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谁把洞庭风味。
唤作唐宫妃子。
齿热玉鱼凉,
妙舌粲花无比。
香腻。香腻。
还胜当年红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在问,究竟是谁让洞庭的风味变得如此诱人,称之为唐宫的妃子?嘴里品尝着热烈的美味,口腔中却是清凉的鱼肉,舌尖的滋味如花般绚烂无比。那种香腻的感觉,甚至比得上往年红荔的美味。
注释:
- 洞庭风味:指洞庭湖区的美食或特有风味。
- 唐宫妃子:唐代宫廷中的妃子,象征着美丽与奢华。
- 齿热玉鱼凉:指口腔中热的食物与清凉的鱼肉形成鲜明对比。
- 妙舌粲花:指舌尖的味道如花般绚烂,形容味道极佳。
- 香腻:形容食物香味浓郁且口感丰富。
- 红荔:指红色的荔枝,象征美味的水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字云龙,号懋斋,生平并不详,但以其词作而闻名,尤其在描绘女性及美食方面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饮食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味的食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如梦令》通过对美食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头的“谁把洞庭风味”便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试图寻求一种对美食的赞美与认可,这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通过对“齿热玉鱼凉”的对比,展现了味觉上的复杂与丰富,仿佛让人感受到食物在口中的多重感受。
“妙舌粲花无比”则进一步强调了味觉的美妙,舌尖的感受如同盛开的花朵,生动而形象。最后一句“香腻。香腻。还胜当年红荔。”不仅是对美味的赞美,更是一种怀旧情感的流露,似乎在诉说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在整首词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对美食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态度,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把洞庭风味:问句引出对美食的追问,表示对美味的渴望和向往。
- 唤作唐宫妃子:将美食与唐代美丽的妃子相提并论,突显其珍贵与美丽。
- 齿热玉鱼凉:热与凉的对比,表现出不同口感的奇妙交融。
- 妙舌粲花无比:形容舌尖的滋味鲜美,生动形象。
- 香腻:反复强调食物的香气与口感,增加了感官的享受。
- 还胜当年红荔:表达对食物的赞美,回忆过去的美好滋味。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齿热玉鱼凉”展示了口感的对比。
- 比喻:“妙舌粲花”将味道比作花朵,生动形象。
- 反复:“香腻”一词的重复,加强了对食物美味的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美食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美味的珍视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象征着美味与自然。
- 唐宫妃子:象征着美丽与奢华。
- 玉鱼:代表着清凉美味的食物。
- 红荔:象征着美好回忆的水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洞庭风味”指的是? a) 美酒
b) 美食
c) 美景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香腻”反复出现,表现出对____的强调。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唐宫妃子”是指美丽的风景。 (对/错)
答案:
- b) 美食
- 美食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情感,但更多着眼于个人的内心世界。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月亮的赞美与思乡之情,主题更为广泛,而吴藻的词则更专注于美食与生活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