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怀归》

时间: 2025-01-06 09:25:03

桂子香风暗透。

又是中秋时候。

带月卷帘窥,眉映碧波纹皱。

消受。

消受。

惟有燕山依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怀归
作者: 朱中楣 〔清代〕

桂子香风暗透。
又是中秋时候。
带月卷帘窥,
眉映碧波纹皱。
消受。消受。
惟有燕山依旧。

白话文翻译

在浓香的桂花香气中,微风悄然透入。又到了中秋的时节。月光透过帘子轻轻卷起,映照在我的眉间,仿佛在碧波上荡漾起细微的皱纹。这样的美好时光,我真想好好享受。可惜的只是,唯有那巍峨的燕山依旧屹立不变。

注释

字词注释

  • 桂子:指桂花,象征着中秋,通常与丰收、团圆有关。
  • 香风:带有桂花香气的微风。
  • 带月:指月光,形容月亮的光辉。
  • 卷帘:轻轻卷起帘子,形象地展现出细腻的动作。
  • 碧波:清澈的水面,常用于描绘湖泊或水景。
  • 皱:指波纹的起伏,形象化地表达水面的动态。
  • 消受:享受、体会的意思。

典故解析

  • 中秋:古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
  • 燕山:指燕山山脉,可能与诗人故乡或心灵寄托有关,象征着不变的自然与故乡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中楣,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怀与自然景色,作品多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如梦令 怀归》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通过桂花香与月光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团圆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 怀归》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表现出浓厚的中秋氛围。诗歌开篇便用“桂子香风暗透”引入,桂花的香气暗示着中秋的来临,唤起了人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美好期待。接着,诗人通过“带月卷帘窥”描绘出月光透过帘子的细腻画面,彰显了夜晚的静谧与温馨,仿佛月色在与人交谈。此时,诗人眼前的波纹又与眉间的映照相结合,形成了生动的视觉效果,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消受”一词反复出现,展现了诗人对这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惜,但随之而来的“惟有燕山依旧”则让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似乎在强调即使外界的美好依然存在,内心的归属感却因身处异地而显得遥不可及。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充满了清雅的情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子香风暗透:暗示着秋天的来临,通过桂花的香气引出中秋的氛围。
  • 又是中秋时候:直接点明时节,增强节日氛围。
  • 带月卷帘窥:描绘月光透过帘子,表达对美好景象的细腻观察。
  • 眉映碧波纹皱:通过水波与眉影的对比,展现出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美。
  • 消受。消受。:反复强调对美好时光的享受与期待。
  • 惟有燕山依旧: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燕山作为不变的象征,突显了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一种温柔的存在,赋予其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得画面更生动。
  • 对仗:如“桂子香风”与“带月卷帘”,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中秋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孤寂,体现了清代士人的情感内涵与文化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子:象征团圆、思念。
  • 月光:象征美好、宁静。
  • 碧波: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桂子香风暗透”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春天的花开
    B. 中秋的夜晚
    C. 冬天的雪景
    D. 夏天的海浪

  2. 诗中反复出现“消受”一词,意在强调什么? A. 对美好时光的享受
    B. 对烦恼的逃避
    C. 对工作的专注
    D. 对未来的期待

  3. “惟有燕山依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时光流逝的叹息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如梦令 怀归》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前者通过月光与床前的影像,后者则通过桂子与波纹的结合,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文献与研究论文,探讨清代诗词的主题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