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宰生日乐章七首 其七 榆中章第七》
时间: 2025-01-02 05:0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榆关以北,一骑不驰。
孰窥汉月,燧息烽夷。
塞草春荣,夷氓负犁。
九州万井,风恬俗怡。
血属相保,母父子妻。
既续厥嗣,亦活黄莱,
几亿万年。维德所施,
礽云来睇。天之报之,
寿之福之。劫尘可数,
此报何期。
白话文翻译
在榆关以北,骑兵不再急驰。
有谁在窥视那汉朝的月亮,火堆的烟火已熄灭。
边塞的草木在春天中茁壮,外族的农民背着犁。
全国各地的田地都在安静的风中,风平浪静,民风淳朴。
血缘关系相互保护,母亲、父亲和妻子团结在一起。
既然已经延续了后代,也得以生存繁荣,
这将持续几亿万年。我们的德行所施,
如同云彩般来到这里。上天会报答我们,
给予我们长寿与福气。劫尘是可以计算的,
那该如何算这份回报呢?
注释
- 榆关:古代边关名,代表北方的防线。
- 燧息烽夷:燧火指火堆,烽火指信号火,意思是警报已停止。
- 夷氓:指外族人,通常是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代称,象征全国。
- 血属相保:意指亲属之间互相保护。
- 黄莱:古代指一种食物,象征着生存与繁荣。
- 维德所施:意指道德和仁义的施行。
- 劫尘:指世间的苦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道亨,号紫芝,宋代著名诗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寓意深远著称,常常关注人情世态和自然风光,作品意蕴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时宰生日乐章》是周紫芝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组诗词,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此时正值宋代,国家面临外敌压力,诗中展现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榆中章第七》通过对边关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国和亲情的深切思考。诗的开头“榆关以北,一骑不驰”,以平静的语气描绘出边塞的宁静,反衬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孰窥汉月,燧息烽夷”,说明战争的平息,给人们带来了宁静和安全感。
诗中“血属相保,母父子妻”,表现了亲情的紧密关系,强调了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黄莱”的提及,象征着生存的希望和繁荣的未来,表达了对世代相传的期待。
此外,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维德所施,礽云来睇”,展现了道德和仁义的重要性,暗示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温和而深刻,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榆关以北,一骑不驰:描绘了边关的宁静,骑兵不再急驰,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 孰窥汉月,燧息烽夷:提到汉朝的月亮,暗示历史的沧桑,火焰已熄灭,显示出战火的结束。
- 塞草春荣,夷氓负犁:边塞的草木春天繁荣,外族人开始耕作,象征着生活的恢复。
- 九州万井,风恬俗怡:全国田地安静,风和日丽,民风淳朴,表现出人民的安宁生活。
- 血属相保,母父子妻: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家人相互保护,传递出温暖的家庭观念。
- 既续厥嗣,亦活黄莱:延续后代,生存繁荣,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
- 几亿万年。维德所施:强调道德和仁义的施行,指向长远的影响。
- 礽云来睇。天之报之:道德的回报,象征着天地的回应。
- 寿之福之。劫尘可数,此报何期:长寿和福气的愿望,反问未来的回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母父子妻”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礽云来睇”,将道德比作云彩,形象化地表达了其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以及对道德行为的推崇,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并传递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榆关:象征着边疆的防线与和平的希望。
- 汉月: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
- 夷氓:象征外族人,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 母父子妻:体现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榆关以北,一骑不驰”中的“骑”指的是什么?
- A. 骑马的人
- B. 战争的士兵
- C. 旅行者
- D. 商人
-
“血属相保”中的“血属”是指什么?
- A. 朋友之间的关系
- B. 亲属之间的关系
- C. 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 D. 外族之间的关系
-
诗中提到的“黄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食物
- C. 朋友
- D. 战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周紫芝的《榆中章第七》更侧重于家庭与社会的安宁,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生命的洒脱。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各自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