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偶题》
时间: 2025-01-04 10:44:09意思解释
春晚偶题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原文展示:
春与桃花作伴归,不须更著雨频催。
帘垂尽日无人处,柳送晴天落絮来。
愁里酒杯谁共把,眼前书叶懒重开。
那知造物怜幽独,忽遣啼莺唤梦回。
白话文翻译:
春天与桃花一起归来,不需要再让雨水频繁地催促。
帘子垂下,日间无人与我作伴,柳树在晴天送来飘落的花絮。
在忧愁中,酒杯又有谁能共饮?眼前的书籍也懒得再翻开。
谁能想到,上天怜悯我这幽独的心情,忽然派来啼鸣的黄莺,唤醒我做梦的心情。
注释:
- 春: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桃花: 春天的花卉,常用以象征青春与美丽。
- 帘垂: 窗帘垂下,表示孤独的环境。
- 落絮: 柳絮飘落,春天的特征,带有一种轻柔的意象。
- 愁里: 在愁苦中,表现诗人的心情。
- 酒杯: 象征饮酒消愁,但此时显得孤单。
- 造物: 上天或自然。
- 啼莺: 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子华,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观察著称。身处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常以自然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景,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春晚偶题》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与个人感慨的诗作。诗中,周紫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桃花与春天的结合,带来生机与美丽,但这并没有掩盖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开篇“春与桃花作伴归”,诗人用“伴”字传达出春天的温暖,而随后的“不须更著雨频催”则暗示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反思。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孤独,描述“帘垂尽日无人处”,展现出一种隐居的状态。柳树在阳光下摇曳,飘落的花絮伴随着晴天,似乎在提醒诗人春天的美好,但这种美好却与他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
“愁里酒杯谁共把”,诗人用酒杯象征孤独的饮酒,表达对朋友的渴望,而“眼前书叶懒重开”则表现出对生活的倦怠。最后,诗人感叹“那知造物怜幽独”,在孤独中,惊喜于自然的眷顾,黄莺的啼鸣似乎唤醒了他内心的梦,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再现。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与桃花作伴归: 春天与桃花一同回归,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不须更著雨频催: 不需要再用雨水催促,表现对春天的期待。
- 帘垂尽日无人处: 窗帘垂下,白天却无人陪伴,表现孤独。
- 柳送晴天落絮来: 柳树在晴天中送来飘落的柳絮,描绘春日景象。
- 愁里酒杯谁共把: 在愁苦中,酒杯无人共享,表达孤独感。
- 眼前书叶懒重开: 面前的书本懒得再翻开,表现对生活的倦怠。
- 那知造物怜幽独: 谁能想到,上天对我的孤独有所怜悯。
- 忽遣啼莺唤梦回: 突然传来黄莺的啼鸣,唤醒了我的梦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 “酒杯”比喻孤独的心情。
- 拟人: “柳送晴天”,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如“帘垂尽日”与“柳送晴天”。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内心深处的忧愁,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桃花: 象征青春与美丽,春天的代表。
- 柳: 代表春天的温柔与生命力。
- 酒杯: 象征孤独与愁苦的饮酒。
- 啼莺: 代表春天的生机,唤醒诗人的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青春与美丽
- C. 冬天
- D. 失落
-
“帘垂尽日无人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
“那知造物怜幽独”中的“造物”指的是?
- A. 人类
- B. 上天或自然
- C. 动物
- D. 植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周紫芝的孤独情感与李白的豪放,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而周紫芝则在《春晚偶题》中探讨了内心的孤独。这种情感的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个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周紫芝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