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7 10:20:04

画角声沈卷暮霞。

寒生促索锦屏遮。

沈檀半爇髻堆鸦。

蝴蝶梦回余烛影,子规啼处隔窗纱。

夜深明月浸梨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画角声沈卷暮霞。
寒生促索锦屏遮。
沈檀半爇髻堆鸦。
蝴蝶梦回余烛影,
子规啼处隔窗纱。
夜深明月浸梨花。

白话文翻译:

画角声沉,暮霞逐渐卷起。
寒意逼人,促使锦屏遮住窗外的景色。
檀香在半边燃烧,发髻上堆积着乌鸦的羽毛。
蝴蝶在梦中回归,余烛的影子摇曳不定,
子规啼叫声从窗纱的另一边传来。
夜深了,明月洒在梨花上,显得格外清幽。

注释:

  • 画角声:指的是乐器的声音,常用于描绘悠扬的乐曲。
  • 沈卷:深沉地卷起,形容暮色加深。
  • 锦屏:精美的屏风,用于遮挡视线。
  • 沈檀:指的是一种名贵的檀香,香气浓郁。
  • 堆鸦:可能指发髻上装饰的乌鸦羽毛,暗示女子的妆扮。
  • 蝴蝶梦回:蝴蝶象征着梦境与幻影。
  • 子规:指的是杜鹃鸟,常与春天和离别相关联。
  • 隔窗纱:窗纱隔开了声音和景象。
  • 明月浸梨花:明亮的月光洒在梨花上,营造出清幽的夜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长卿,宋代词人,以其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切体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助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诗中呈现了温柔的夜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浣溪沙》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诗的开头以“画角声沈卷暮霞”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随着寒意的来临,诗人通过“寒生促索锦屏遮”描绘了一个渐渐封闭的空间,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接下来,诗人提到“沈檀半爇髻堆鸦”,将香气和发饰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妆扮与情感,这不仅是对美丽的描绘,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奈。接着“蝴蝶梦回余烛影,子规啼处隔窗纱”则通过蝴蝶与杜鹃这两种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探讨。夜深时分,明月照耀下的梨花,象征着宁静而清幽的美好,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出深厚的情感,通过意象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角声沈卷暮霞:乐器的声音沉沉,映衬出暮色的加深,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
  2. 寒生促索锦屏遮:寒意逼人,让人忍不住想要关闭窗帘,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3. 沈檀半爇髻堆鸦:香气飘散,女子的发髻中装饰着乌鸦的羽毛,暗示着她的美丽与内心的感受。
  4. 蝴蝶梦回余烛影:蝴蝶象征着梦境,余烛的摇曳影子则让人感到梦幻与现实交织。
  5. 子规啼处隔窗纱:杜鹃鸟的啼鸣从窗外传来,增添了离愁别绪。
  6. 夜深明月浸梨花:明月照耀下的梨花,营造出清幽静谧的夜晚,带来宁静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器声音比作暮色,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蝴蝶的梦与余烛的影子,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爱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角:象征着音乐,增添了诗的情感基调。
  • 暮霞: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即将结束的美好。
  • 蝴蝶:象征着梦与幻影,反映出对往昔的追忆。
  • 子规:与离别、思念相关,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梨花:象征清雅和纯洁,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声音是指什么? A. 笛子
    B. 画角
    C. 二胡

  2. 诗中“寒生促索锦屏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3. “明月浸梨花”中的梨花象征着什么? A. 美丽与清幽
    B. 离别与思念
    C. 冷漠与无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赵长卿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感悟,但赵长卿更侧重于夜的宁静与思念,而李清照则强调对逝去时光的惆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赵长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