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声木兰花 调清华》

时间: 2025-01-19 19:55:13

午窗静寂宜轻睡。

除却瓶笙吹细细。

骤起墙隈。

侧榻鼾声逼似雷。

半床词卷都翻到。

仿佛神光无梦到。

让与高唐。

作赋终须说楚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偷声木兰花 调清华
章士钊

午窗静寂宜轻睡。
除却瓶笙吹细细。
骤起墙隈。
侧榻鼾声逼似雷。
半床词卷都翻到。
仿佛神光无梦到。
让与高唐。
作赋终须说楚王。


白话文翻译:

在午后的窗边,一片静谧,正适合小憩。
除了瓶中的笙音轻轻吹奏,
我忽然从墙角起身,
侧卧的鼾声大得像雷鸣。
床上半卷诗词已翻到,
仿佛神明的光辉无梦降临。
我愿意让给高唐的诗人,
作赋时终究要提到楚王。


注释:

  • 午窗:指午后的窗边,表示时间和环境的宁静。
  • 瓶笙:指放在瓶中的笙乐器,暗示轻柔的音乐。
  • 骤起:突然起身,表现出一种急促和意外。
  • 墙隈:墙角,指空间的一角。
  • 侧榻:侧卧的床铺,暗指休息。
  • 鼾声:打鼾的声音,形容睡眠的沉重。
  • 高唐:指《高唐赋》,出自《楚辞》,与楚王相关,象征文学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士钊(1881-1973),字仲华,号静庵,原籍浙江,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特色,擅长描绘生活细节,情感真挚而深邃。

创作背景:

《偷声木兰花 调清华》写于章士钊晚年的某个午后,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沉思与对文学的热爱,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午后场景,诗人在窗边轻松地打盹,外界的音乐与鼾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氛围。诗人用“午窗静寂宜轻睡”指出了环境的宜人,而“骤起墙隈”则带有一丝突兀,表现出内心的敏感与细腻。后面的“半床词卷都翻到”暗示了诗人在思索中被打扰,反映出他对文学的执着。最后的“作赋终须说楚王”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复杂情感,体现了章士钊在古今文化交融中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午窗静寂宜轻睡:午后的窗边安静,适合小憩,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2. 除却瓶笙吹细细:除了瓶中轻柔的笙音,体现出诗人对细腻美好事物的感受。
  3. 骤起墙隈:突然起身,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敏感与不安。
  4. 侧榻鼾声逼似雷:打鼾的声音如雷,形成强烈对比,暗示内心的喧闹。
  5. 半床词卷都翻到:床上的诗卷翻开,暗示文学思考的深入。
  6. 仿佛神光无梦到:神秘的光芒,似乎没有梦境,表现出对理想状态的渴望。
  7. 让与高唐:愿意让位于高唐的诗人,象征对文化的尊重。
  8. 作赋终须说楚王:创作时总要提到历史人物,表达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鼾声比作雷声,强调其沉重。
  • 对仗:如“侧榻鼾声”“高唐楚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瓶笙”“神光”,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体现了文学创作的责任感与对传统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午窗:象征宁静、安逸的时光。
  • 瓶笙:代表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美好。
  • 高唐:象征古代诗人和文学成就。
  • 楚王:历史人物,代表文化传承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鼾声”比作什么?

    • A. 风声
    • B. 雷声
    • C. 雨声
    • D. 鸟鸣声
  2. 诗人希望把什么让给高唐的诗人?

    • A. 诗卷
    • B. 笙音
    • C. 位置
    • D. 睡眠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爱情
    • B. 生活的宁静
    • C. 战争
    •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静谧的夜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 《春望》:描绘春天的生机,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对比两首诗,可以看出章士钊在描绘宁静生活时所展现的细腻与深邃,与李白和杜甫的情感表达有所不同,章士钊更注重内心的自省与对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
  • 《章士钊诗文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