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咏菊》
时间: 2025-01-19 19:09:4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新雁过妆楼·咏菊
作者: 黄之隽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半掩莓苔。重阳过幽花淡日初开。美人芳草,随意变做秋怀。品第杨妃西子样,记曾细写小名佳。费差排。映帘傍槛,无数金钗。遥燐芙蓉杜若,定卸香断浦,毁貌荒涯。未如三径,篱外縠剪绡裁。西风又吹瘦影,送黄蝶依依飞去来。问情里,更夜阑相对,月地霜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人们对秋天的思念与感慨。诗的开头写道,半掩的莓苔映衬着淡淡的阳光,重阳节的气息已经悄然降临。美人如同芳草,随意地把自己的心情变成了秋天的思绪。接着提到品位高雅的杨贵妃和西施,回忆起曾经细致描写她们的小名。然后,诗人描绘出无数金钗映衬着帘子和窗槛。远处的芙蓉和杜若,似乎香气已经淡去,容貌也日渐衰败。诗人更愿意待在三径的小路上,篱笆外的菊花如绡布般轻盈。西风又将自己吹得瘦弱,送走了那只依依飞舞的黄蝶。诗的最后,诗人与情人相对而坐,月光照在霜冻的台阶上,增添了一份孤寂的情感。
注释:
- 莓苔: 指苔藓,常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象征着幽静和自然。
- 重阳: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一个登高、赏菊的节日。
- 杨妃西子: 指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杨贵妃和西施,象征着美丽与才情。
- 金钗: 古代女子的头饰,象征着美丽的装扮。
- 芙蓉、杜若: 分别指荷花和一种香草,常用来象征美丽和芬芳。
- 三径: 诗人所指的三条小路,象征着宁静的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之隽(约1640-约1715),清代诗人,原名黄云,字仲良,号青山,晚号隐庐,福建人,擅长诗词和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尤其以咏物诗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重阳节时节,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菊花与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伤,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新雁过妆楼·咏菊》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诗中以菊花为主线,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美丽。通过对“重阳”这一节日的描写,诗人营造了一种浓厚的秋意,同时也暗示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诗的开头半掩的莓苔,重阳的幽花,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含了人心的细腻与柔弱。
在情感层面,诗人通过美人的芳草与秋怀,表达了对爱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杨贵妃和西子,既是对美的崇拜,也是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其说是在咏菊,不如说是在咏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尤其是“西风又吹瘦影,送黄蝶依依飞去来”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秋风乍起时的萧瑟感,暗喻了人事无常,时光流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淡至浓,最终在“月地霜阶”处达到高潮,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掩莓苔: 描述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暗示一种内敛的情感。
- 重阳过幽花淡日初开: 重阳节的到来,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秋天的到来。
- 美人芳草,随意变做秋怀: 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秋天的情感随之而生。
- 品第杨妃西子样: 引用古代的美人,突显了对美的追求。
- 费差排: 是对人事无常的感慨,映衬出对过往的留恋。
- 映帘傍槛,无数金钗: 描绘出精美的生活场景,表现美好与繁华。
- 遥燐芙蓉杜若: 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着香气的散去与生命的衰退。
- 未如三径,篱外縠剪绡裁: 意在追求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方式。
- 西风又吹瘦影,送黄蝶依依飞去来: 表达了对流逝的时间和追忆的无奈。
- 问情里,更夜阑相对,月地霜阶: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情感的凝重。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怀”、“秋怀”比喻情感的变化。
-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咏叹,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凸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邃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 代表坚韧与高洁,象征着对生活的坚持。
- 西风: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到来,带来一丝伤感。
- 黄蝶: 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月亮与霜阶: 代表孤独与静谧,映衬出内心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农历的哪个月份?
- A. 七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D. 十二月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杨妃”和“西子”分别指的是__和__。
-
判断题: 诗中“西风又吹瘦影”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错)
答案:
- B
- 杨贵妃; 西施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通过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之隽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