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
时间: 2025-01-04 09:1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
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
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故乡和战斗的思考。长淮以北,青翠的山峦,仿佛是汉朝时的景象。经过几年相望的壁垒,春天的闲适令人沉醉。草庐中不乏英雄,虽手握长剑,但志向却在遥远的楼兰。秋天的钟鼓声让人感到肃杀,毡子和胆略在寒冷中显得格外珍贵。诗书的才华,如金带和玉鞍,理应出类拔萃。天生的英才,何以轻易屈服于敌人?眼下,京城的索引和东郭的韩卢都在困境中,故乡的长辈们正争相观看。至于琳檄的草拟,还未能完成,而冯铗的琴声也只是空弹而已。
注释
- 长淮北:指淮河以北的地区,表示遥远的地方。
- 汉时山:指汉朝时期的山,象征历史的厚重。
- 高枕度春闲:形容在春天时过着安逸的生活。
- 草庐:指隐居的地方,代表士人的家。
- 伊吾长剑:伊吾是古代地名,长剑则代表勇气和决心。
- 楼兰:古代的一个国家,象征远大的志向。
- 金横带,玉为鞍:金带和玉鞍象征着士人的身份和地位。
- 京索成皋:京城的索引,成皋是古代地名,意指困难重重。
- 琳檄:指文书或命令,琳是美玉,檄是文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南宋诗人,号玉山,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风格清新自然,常用典故和历史背景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历史背景动荡,士人纷纷投身于抗敌或隐居,诗人借此表达对家国的思考和对志向的追求。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是一首极具历史厚重感与个人情感交融的诗篇。诗人在描写长淮北的景象时,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渴望。开头的“万里长淮北”,以广阔的视野引人入胜,接着提到青翠的汉时山,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下来的“几年壁垒相望”则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隐含着对战争的无奈与渴望和平的心情。
诗中并不乏对个人志向的追求,“驰志在楼兰”表达了作者的远大理想,尽管现实残酷,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金横带,玉为鞍”的描绘,展示了士人的气节与尊严,表达了对勇敢与智慧的推崇。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又真实,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希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描绘长淮北的自然风光,历史的沉淀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感。
-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表达在战乱中,士人渴望安宁的心情。
- 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虽然隐居,但士人仍然心怀壮志,不忘本心。
- 驰志在楼兰:志向高远,向往着更大的理想。
-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描绘秋天的肃杀,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警觉。
-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士人应具备的才华和尊严。
-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强调英才不应轻易屈服于敌人。
-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描绘当时士人困境,表达对家国的忧虑。
- 故老正争看:对故乡长辈的关注与依恋。
-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表现出未能完成的理想与空虚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精练而富有韵味。比如“金横带,玉为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国的思考、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情感深邃而真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淮:象征广阔的故乡。
- 汉时山:历史的厚重感,代表英雄的遗志。
- 草庐:隐士的生活,象征理想。
- 长剑:勇气与决心的象征。
- 楼兰:理想与渴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淮北”是指什么地方?
- A. 长江
- B. 淮河以北
- C. 黄河
-
“驰志在楼兰”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对家乡的怀念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战争的厌恶
-
诗中“金横带,玉为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对仗
- C. 比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李曾伯的作品更强调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理想追求,而苏轼则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深厚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