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丁丑登均州武当山)》
时间: 2025-01-17 09:54:11意思解释
满江红(丁丑登均州武当山)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镇日山行,人倦也马还无力。游历处,总堪图画,足供吟笔。涧水绿中声漱玉,岭云白外光浮碧。信野花啼鸟一般春,今方识。真可羡,林泉客。真可叹,尘埃役。想希夷冷笑,我曹踪迹。七十二峰神物境,几千万壑仙人室。待身名办了却归来,相寻觅。
白话文翻译
整日行走在山中,疲倦了,人也累了,马儿也无力了。游历的地方,无不堪作画,足以供我吟诵。涧水在绿色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山岭上的白云浮游在碧空之上。真像野花和啼鸟一样春意盎然,今天才真正体会到这份美好。真令人羡慕,那些在林泉中游玩的人;真令人感叹,自己却身处尘世的羁绊。想象那种超然的生活,我的踪迹又算得什么呢?七十二峰的神奇境界,几千万壑的仙人居所。等到我完成了身名的追求再回来,定会去寻找那样的生活。
注释
- 镇日: 整天。
- 倦: 疲倦,疲乏。
- 游历处: 游玩的地方。
- 漱玉: 指水声清脆如玉石般悦耳。
- 信: 真的,的确。
- 羡: 羡慕。
- 尘埃役: 形容生活在尘世中的辛苦与束缚。
- 希夷: 指超然物外的境界,古代道教思想中的一种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季常,号挹江,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李曾伯登临武当山之际,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尘世生活的感叹。诗中融合了道教思想,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描绘武当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描述了长时间的山行,使人感到疲惫,但正是这种疲惫反衬出山水的美好。接着,诗人通过“涧水绿中声漱玉,岭云白外光浮碧”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山水的清幽与灵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真可羡,林泉客”一句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羡慕与向往,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而“真可叹,尘埃役”则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惋惜。在“七十二峰神物境,几千万壑仙人室”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夸张手法,进一步渲染出武当山的神秘与壮丽,令人向往的仙人居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形成了浓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镇日山行,人倦也马还无力: 描述了整日爬山的艰辛,传达出疲惫的感受。
- 游历处,总堪图画,足供吟笔: 所到之处皆是美景,足以成为诗画的题材。
- 涧水绿中声漱玉,岭云白外光浮碧: 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山水的灵动之美。
- 信野花啼鸟一般春,今方识: 强调春天的美好,诗人终于体会到自然的活力。
- 真可羡,林泉客: 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羡慕。
- 七十二峰神物境: 夸张地描绘了武当山的壮丽,体现了诗人的崇敬之情。
- 待身名办了却归来,相寻觅: 诗人渴望在功成名就后,回归自然,寻找理想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 “涧水绿中声漱玉”用“漱玉”比喻水声清脆悦耳。
- 夸张: “七十二峰神物境,几千万壑仙人室”夸大了山的数量与神秘,表现其壮美。
- 对仗: “真可羡,林泉客;真可叹,尘埃役”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生活的感叹,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然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 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涧水: 代表清澈与生命之源。
- 白云: 象征自由与超然的生活。
- 野花、啼鸟: 表达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真可羡,林泉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羡慕隐逸生活
- B. 喜欢尘世繁华
- C. 对山行的厌倦
-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峰”主要指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武当山的壮丽景观
-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满江红·写怀》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李曾伯与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同为“满江红”体裁,但李曾伯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岳飞则通过抒发爱国情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