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龙津渔逸》

时间: 2025-01-01 16:20:26

龙津景概即蓬瀛,中有高人乐隐情。

风月一竿忘宠辱,烟波两岸为逢迎。

歌声唱彻云凝野,笛韵吹馀月满庭。

只恐九重来远猎,龙车冲散惊鸥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赠龙津渔逸

作者: 梁继灏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龙津景概即蓬瀛,中有高人乐隐情。
风月一竿忘宠辱,烟波两岸为逢迎。
歌声唱彻云凝野,笛韵吹馀月满庭。
只恐九重来远猎,龙车冲散惊鸥盟。

白话文翻译:

龙津的景色大致如同蓬莱仙境,里面有高人乐于隐居的情趣。
在风月之下,我忘却了荣辱,烟波两岸的美景让我心生欢喜。
歌声在野外回荡,笛声在庭院中轻轻吹奏,月色洒满了庭前。
只怕天子远道而来打猎,龙车一到会惊散海鸥的盟约。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津:指龙津河,象征清幽的环境。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
  • 高人:指隐士、高雅之人。
  • 宠辱:指荣华和耻辱。
  • 烟波:指水面上的烟雾和波浪,形容自然景象。
  • 九重:指九重天,古代对帝王的称谓。
  • 龙车:指帝王的车马,象征权威与威慑。

典故解析: “蓬瀛”出自道教文化,代表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和仙境;“九重”则是古代对皇帝的称呼,体现了对权威的敬畏之情。诗中隐含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权势干扰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继灏,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权力的警惕。那个时代社会动荡,士人常常希望逃避纷繁复杂的世事,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赠龙津渔逸》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展现出一种对自然宁静与隐士生活的向往。开篇以“龙津景概即蓬瀛”起句,立即将读者引入一个理想化的仙境,构建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风月一竿忘宠辱”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荣华和耻辱显得无足轻重,反而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与宁静。

接下来的“歌声唱彻云凝野,笛韵吹馀月满庭”,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场景,音乐的美妙与自然的和谐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两句“只恐九重来远猎,龙车冲散惊鸥盟”则转折出一种对外界权势的忧虑,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珍视与对权威侵扰的恐惧,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津景概即蓬瀛:龙津的景色大致如同传说中的仙境蓬莱。
  2. 中有高人乐隐情:其中有高人乐于隐居的心情。
  3. 风月一竿忘宠辱:在风月之下,我忘却了荣辱。
  4. 烟波两岸为逢迎:烟波两岸的美景让我心生欢喜。
  5. 歌声唱彻云凝野:歌声在野外回荡,如同云凝聚在天地间。
  6. 笛韵吹馀月满庭:笛声在庭院中轻轻吹奏,月光洒满庭前。
  7. 只恐九重来远猎:只怕天子远道而来打猎。
  8. 龙车冲散惊鸥盟:龙车一到会惊散海鸥的盟约。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蓬瀛”比喻理想的隐逸生活。
  • 对仗:如“歌声唱彻云凝野,笛韵吹馀月满庭”,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将歌声和笛韵描绘得如同有生命般在自然中游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权力侵扰的忧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津:象征清幽恬静的环境。
  • 蓬瀛:代表理想的隐逸生活。
  • 高人:象征追求精神自由的人。
  • 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歌声与笛韵:代表艺术和自然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津”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仙境
    B. 河流
    C. 山峰
    D. 城市

  2.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向往
    C. 无所谓
    D. 忽视

  3. 诗中的“九重”是指:
    A. 高山
    B. 皇帝
    C. 古代诗人
    D. 仙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对比梁继灏的《赠龙津渔逸》和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均描绘了隐逸生活和自然的和谐美。梁诗更强调对外界权威的担忧,而王维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沉醉与对隐逸的赞美,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代文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