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其三》

时间: 2025-01-05 10:22:05

窑货第宽二里强。

渔村八月烂秋光。

山枣熟,柿经霜。

红出人家牡蛎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歌子 其三
窑货第宽二里强。
渔村八月烂秋光。
山枣熟,柿经霜。
红出人家牡蛎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村的秋天景象。窑货的宽度大约有两里,渔村在八月里充满了秋季的美好光景。山上的枣已经成熟,柿子也经过了霜冻,鲜红的果实映衬着人家的牡蛎墙。

注释:

  • 窑货:指的是当地的窑厂产品,可能是陶器等。
  • 二里强:指距离约为两里,形容窑货的数量或规模。
  • 渔村:指靠近水边的村庄,主要以捕鱼为生。
  • 烂秋光:形容秋天阳光明媚,景色宜人。
  • 山枣:一种水果,因其色泽红亮而美味。
  • 柿经霜:柿子在霜冻之后更加甘甜。
  • 红出:指鲜红的颜色显露出来。
  • 牡蛎墙:可能是指用牡蛎壳堆砌的墙,显示渔村的特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通过描绘渔村的秋景,表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公渚(1893年-1990年),近现代诗人,出生于江苏省,曾任教于多所学校,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受到广泛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成为许多诗人创作的主题。黄公渚通过描绘渔村的秋色,反映了对乡土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渔歌子 其三》在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方面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性。整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秋日渔村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开头的“窑货第宽二里强”不仅给人以空间感,也暗示了当地的繁荣与生活气息;接下来的“渔村八月烂秋光”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天,充满了温暖的情感。诗中的“山枣熟,柿经霜”则通过对果实成熟的描写,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丰收的喜悦,体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丰盈。而最后一句“红出人家牡蛎墙”则以鲜艳的色彩和乡村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生动的画面,进一步突出了渔村的特色。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们生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的尊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窑货第宽二里强”:描述窑厂产品的规模,暗示村庄的繁荣。
    • “渔村八月烂秋光”:描绘八月的美好阳光,渲染秋季的温暖。
    • “山枣熟,柿经霜”:通过具体的果实描写,展现季节变化与丰收。
    • “红出人家牡蛎墙”:突出渔村特色与色彩的对比,形成美丽的视觉效果。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枣熟,柿经霜”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果实和自然景色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感,带给读者鲜明的视觉体验。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之美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丰收的赞美。

意象分析:

  • 窑货:象征着人们的劳动与生活,反映了渔村的繁荣。
  • 秋光:代表了丰收的季节和生活的喜悦。
  • 山枣与柿子:象征着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延续。
  • 牡蛎墙:体现了渔村的独特文化与风俗,增强了地方特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窑货”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陶器等产品
    • C. 书籍
    • D. 食物
  2. 诗中的“八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诗中“山枣熟,柿经霜”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忧伤
    • B. 丰收的喜悦
    • C. 冬天的寒冷
    • D. 春天的希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村秋思》:描绘渔村秋天的诗作,主题相似。
  • 《山居秋暝》(王维):同样展现自然景色的诗作,风格不同但意境相近。

诗词对比

  • 黄公渚的《渔歌子 其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的描绘,前者侧重于乡村的丰收与宁静,后者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2. 《黄公渚诗文全集》
  3. 《现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