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滴花寒入夜深。多情明月向愁人。灯隐隐,漏沉沉。断续钟声断续砧。
白话文翻译:
露水滴落在花瓣上,寒意渐浓,夜色愈深。多情的明月照耀着愁苦的人。微弱的灯光闪烁,钟声时隐时现,砧板上的声音也断断续续。
注释:
- 露:指露水,夜间凝结在植物表面的水珠。
- 滴:滴落,形容露水落下的状态。
- 花寒:花上沾满露水,显得寒冷。
- 多情:形容明月对人感情的关怀。
- 愁人:指心中愁苦的人。
- 灯隐隐:指昏暗的灯光,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漏沉沉:指钟声低沉而缓慢。
- 断续:形容声音间歇,忽隐忽现。
- 砧:指砧板,砧声即砧板上切割物品的声音。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明月”常常与思念、孤独结合在一起,古往今来,许多诗歌都表现出对月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淑秀,清代女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但她的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语言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渔歌子 秋夜》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可能在思考人生和感情,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渔歌子 秋夜》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典型的秋夜场景,夜深人静,露水凝寒,令人感受到浓厚的秋意。诗的开头“露滴花寒入夜深”用极简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寒意,展现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接着“多情明月向愁人”,明月成为了愁苦人的知己,映射出一种情感的共鸣,明月的多情恰似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
“灯隐隐,漏沉沉”则通过灯光与钟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夜晚氛围。灯光的微弱与钟声的断续,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断续钟声断续砧”,砧声与钟声相互交织,给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孤独的夜晚,生活依然在继续。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情感的寄托,展现出秋夜的美丽与哀愁,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深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滴花寒入夜深:夜深时,露水滴落在花上,显得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多情明月向愁人:明月照耀着愁苦的人,表现出对孤独者的关怀与同情。
- 灯隐隐,漏沉沉:灯光微弱,钟声低沉,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感觉。
- 断续钟声断续砧:钟声与砧声交错,象征着生活的延续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明月”比喻情感的寄托与思念。
- 拟人:将“明月”赋予感情,使其能够对愁苦者产生共鸣。
- 对仗:如“灯隐隐,漏沉沉”,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意境,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象征清冷、孤独的情感。
- 明月:代表思念、关怀与情感的寄托。
- 灯:象征生活的希望与温暖。
- 钟声:寓意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砧声:代表生活的琐碎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露滴花寒”的意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生活的热烈
- B. 寒冷的夜晚
- C. 春天的生机
- D. 夏日的喧嚣
-
“多情明月”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情感
- B. 皎洁的月亮
- C. 友人的思念
- D. 生活的希望
-
“灯隐隐,漏沉沉”中“沉沉”一词最能传达的是什么情感?
- A. 明亮与温暖
- B. 宁静与孤独
- C. 热烈与欢快
- D. 轻松与愉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但更偏向于酒后的洒脱与豪放;而徐淑秀的《渔歌子 秋夜》则更加细腻,侧重对情感的哀愁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