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戏题下岩》

时间: 2025-01-04 08:52:49

往往携家来托宿,裙襦参错佛衣巾。

未嫌满院油头臭,蹋破苔钱最恼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戏题下岩
作者:黄庭坚 〔宋代〕

往往携家来托宿,
裙襦参错佛衣巾。
未嫌满院油头臭,
蹋破苔钱最恼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常常有家庭带着孩子前来借宿,女人们的裙子和佛教僧人的衣服交错在一起。尽管院子里充满了油头的臭味,但最让人烦恼的还是踩破了苔藓的钱。

注释

字词注释

  1. 往往:常常,时常。
  2. 携家:带着家庭。
  3. 托宿:借宿,寄宿。
  4. 裙襦:指妇女的裙子。
  5. 参错:交错、混杂。
  6. 佛衣巾:佛教僧人穿的衣服和头巾。
  7. 油头臭:油头是指用油梳理的发型,臭味指不好的气味。
  8. 蹋破:踩坏、踩破。
  9. 苔钱:苔藓,形容地面上生长的细软植物。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在诗词创作上,继承了杜甫与李白的风格,善于描摹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描绘的场景可能是他在某次游历中所见,表达了对人情世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又戏题下岩》通过日常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家庭聚集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佛寺或山间居所借宿的情景。诗人用“裙襦参错佛衣巾”这一句,巧妙地将世俗与宗教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暗示出一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接下来的“未嫌满院油头臭”,则带有一种幽默而又无奈的态度,表现出对生活琐事的包容与调侃。最后一句“蹋破苔钱最恼人”,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苔藓作为一种自然的象征,代表着宁静与原始的美,踩破苔藓不仅是对自然的破坏,更是对生活细节的一种无奈和烦恼。

整首诗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既有对人情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的留恋,充分展现了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往往携家来托宿:常常有家庭带着孩子前来借宿,显示了生活的繁忙和人际的交往。
  2. 裙襦参错佛衣巾: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场景,妇女的裙子与佛教僧人的衣物交错,暗示着俗世与宗教的交融。
  3. 未嫌满院油头臭:作者对生活气味的调侃,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
  4. 蹋破苔钱最恼人:最令诗人烦恼的不是环境的臭味,而是对宁静自然的破坏,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裙襦参错”和“佛衣巾”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油头臭”形象地比喻生活中的琐事与烦恼。
  • 夸张:强调“满院油头臭”,突出环境的嘈杂与不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珍视,表现出一种幽默而又深刻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裙襦:象征着生活的繁杂,代表着女性的角色与社会的交往。
  2. 佛衣巾:象征着宗教的清净与世俗的冲突。
  3. 苔钱:代表自然的纯净与宁静,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哪些人群来借宿? A. 旅人
    B. 学者
    C. 家庭
    D. 商人

  2. “裙襦参错佛衣巾”中“裙襦”指的是: A. 男子衣物
    B. 妇女的裙子
    C. 僧侣的袍子
    D. 儿童的衣服

  3. 诗中最让诗人烦恼的是什么? A. 油头臭
    B. 踩破苔钱
    C. 人多嘈杂
    D. 天气炎热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黄庭坚的《又戏题下岩》,都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但杜甫更倾向于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黄庭坚则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幽默与淡然。两者在风格上虽然不同,但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