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以梅馈晁深道戏赠二首
作者:黄庭坚
渴梦吞江起解颜,
诗成有味齿牙间。
前身邺下刘公干,
今日江南庾子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干渴的梦中,我像吞噬江水般,唤醒了我的笑颜;写下的诗句在我口齿间有着浓厚的滋味。我的前身是邺下的刘公干,如今却是在江南的庾子山。
注释
- 渴梦:梦中感到干渴,隐喻对诗歌和创作的渴望。
- 吞江:形容梦中壮观,吞噬江水的气势。
- 解颜:笑容舒展,心情愉悦。
- 前身:前生或前代的身份。
- 邺下:指古代邺城,刘公干是以诗名著称的诗人。
- 庾子山:庾信,南朝诗人,与江南相关。
典故解析
- 刘公干:指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高远著称,诗风与黄庭坚相近。
- 庾子山:庾信,南朝的著名诗人,作品多描绘江南的美景,意在展示诗歌的传承与发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与友人晁深道之间的赠答中,表达了他对友谊的重视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中通过梦境与江南美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诗的开头“渴梦吞江起解颜”,以梦境的渴望引出诗人对创作的热切追求,展现了一个身处现实却心向理想境界的诗人形象。后半部分提到的刘公干与庾子山,既是对自身身份的一种反思,也是在致敬前辈诗人的同时,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通过“江南”和“邺下”两个地理意象,形成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显示出诗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自我认同与文化传承。同时,诗中“诗成有味齿牙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创作完成后的愉悦与满足感,突显了诗歌创作的乐趣与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黄庭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构成了他创作风格的重要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渴梦吞江起解颜:诗人用“渴梦”形象地描绘出他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仿佛在梦中也能吞噬江河,喻示着内心的激情与力量。
- 诗成有味齿牙间:创作完成后,诗句在口齿间回味,表现出诗作的深厚内涵与艺术价值。
- 前身邺下刘公干:自承其前身是著名诗人刘公干,显示出对文学前辈的敬仰与自我身份的认同。
- 今日江南庾子山:表达了诗人在江南的现实生活,意在展现其所处环境的美好与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吞江”比喻创作的激情和力量。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历史人物象征文化传承与个人成就。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与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渴梦:代表对理想与创作的渴望。
- 江水:象征着诗人的激情与生命力。
- 邺下:象征着古代文化的积淀。
- 庾子山:象征着江南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渴梦吞江”表达了什么?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友谊的珍视 -
谁是刘公干? A. 唐代诗人
B. 宋代书法家
C. 明代画家 -
“诗成有味齿牙间”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歌的乐趣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江南的向往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江南美景,主题相近。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表达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位诗人均为宋代名家,风格各异,黄庭坚侧重于细腻与情感,而苏轼则更为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格律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