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9:49: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庐山诗二首 其二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
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
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
回互非一形,参差悉相似。
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如何秽城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庐山的游历与感受。诗人感叹世人失去隐逸的生活,从山中隐士的生活中体悟到了灵性与超脱。他的心情随着明亮的晨光而振奋,登上山巅,远望栖息之处。高耸的山岑如同隔断了半个天空,长长的崖壁仿佛断绝了千里之路。雾气缭绕,承载着星辰的光辉,山中的潭壑与江河交汇。山势崭峭,似虎牙般锐利,巑岏的形态宛如熊耳。埋藏的冰雪或许有百年的历史,而树木的根基则是千年的积累。清晨鸡鸣声响起,猿啸声在白云间回荡。瑶池波光荡漾,霞光照耀着山峰。各种形态的山体相互交错,相似却各有不同。耳边传来凤管的乐声,心中缅怀着钓龙的隐士。松树与桂花在膝前摇曳,怎能忍受城市的污秽。
注释
- 隐沦:隐居,失去隐逸的状态。
- 灵士:指有灵性、超脱世俗的人。
- 明发:明亮的光芒洒落。
- 振云冠:形容山顶的云雾如冠冕般振动。
- 高岑:高峰。
- 氛雾:雾气弥漫。
- 潭壑:水潭与山谷。
- 崭绝:崭新而绝世的景象。
- 巑岏:形容山势险峻。
- 韬树:树木深藏。
- 凤管:古代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约414-466年),字明远,号澄江,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隐逸为主题,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鲍照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动乱使得许多文人渴望隐逸的生活。这首诗写于他山中游历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登庐山诗二首 其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反思。通过对山势的生动描绘,如“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诗人不仅传达了大自然的威严与神秘,也反映了他内心的震撼与敬畏。对山水的细腻观察与描写,使人仿佛感受到山间的清新气息和宁静氛围。
诗中提到的“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生机与灵动,仿佛使读者置身其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最后,诗人以“如何秽城市”作结,表达了他对城市喧嚣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深刻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矛盾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访世失隐沦:想要隐居却在世俗中迷失。
- 从山异灵士:向山中的隐士求教,向往他们的生活。
- 明发振云冠:晨光照耀,云雾如冠冕般飘动。
- 升峤远栖趾:登上高峰,远眺栖息的地方。
- 高岑隔半天:高峰似乎隔断了天空。
- 长崖断千里:长长的崖壁似乎断绝了千里之路。
- 氛雾承星辰:雾气缭绕,承载着星辰的光辉。
- 潭壑洞江汜:山中的潭水与江河交汇。
- 崭绝类虎牙:山势崭峭,如同虎牙一般。
- 巑岏象熊耳:形状险峻,像熊耳一样。
- 埋冰或百年:埋藏的冰雪或许已有百年历史。
- 韬树必千祀:树木的根基则是千年积累。
- 鸡鸣清涧中:清晨鸡鸣声响起。
- 猿啸白云里:猿的啸叫声在白云间回荡。
- 瑶波逐穴开:瑶池的波光荡漾。
- 霞石触峰起:光辉照耀着山峰。
- 回互非一形:各种山体形态各异。
- 参差悉相似:相似之处却又各有不同。
- 倾听凤管宾:耳边传来的凤管乐声。
- 缅望钓龙子:心中缅怀钓龙的隐士。
- 松桂盈膝前:松树与桂花在膝前摇曳。
- 如何秽城市:怎能忍受城市的污秽。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崭绝类虎牙”,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山的威严感;“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动与灵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崇敬,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岑:象征高远、超脱的境界。
- 氛雾:象征神秘、朦胧的自然景象。
- 鸡鸣、猿啸:象征自然生机与活力。
- 瑶波、霞石:象征美好、纯粹的自然景观。
- 松桂: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恶
C. 无所谓
D. 迷茫 -
诗中提到的“鸡鸣清涧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清晨的宁静
B. 生活的喧嚣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威严 -
“巑岏象熊耳”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A. 山的险峻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艰难
D. 心的迷茫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鲍照的《登庐山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鲍照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山水的细腻描绘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鲍照诗选》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