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9 16:03:06

皎如川上鹄,赫似握中丹。

宿心谁不欺,明白古所难。

凭楹观皓露,洒酒荡忧颜。

永念平生意,穷光不忍还。

淹留徒攀桂,延伫空结兰。

意思解释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五

作者:鲍照 〔南北朝〕

原文展示:

皎如川上鹄,赫似握中丹。宿心谁不欺,明白古所难。凭楹观皓露,洒酒荡忧颜。永念平生意,穷光不忍还。淹留徒攀桂,延伫空结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情感。开头的“皎如川上鹄”比喻友人如同清流上的白鹤般皎洁,接着形容友人如同中握的丹砂般鲜红。诗人感叹有谁能不被内心的情感所欺骗,同时又认为明了事理是古往今来都难以做到的。诗人倚靠着窗棂观看明亮的露水,借着洒酒来驱散心中的忧愁。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平生志向的永远怀念,光阴流逝让人不忍心回头,徒然留恋那桂花,空留兰草的结局。


注释:

  • :明亮、洁白。
  • :鲜艳、红色。
  • 宿心:久藏于心的情感。
  • 凭楹:倚靠窗棂。
  • 皓露:明亮的露水。
  • 洒酒:倒酒,表示借酒消愁。
  • 穷光:指时间的尽头。
  • 淹留:留恋、流连。
  • 攀桂:比喻追求名利或美好的事物。
  • 结兰:象征空虚的追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桂”和“兰”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高洁的品格。桂花与兰草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古诗,尤其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友情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鲍照与马子乔分别之际,表达了对老友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开头的比喻“皎如川上鹄”不仅传达了友人的清白与高远,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品质的向往。接着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友人的鲜活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冲突,体现出人心的复杂与无奈。在“凭楹观皓露,洒酒荡忧颜”中,诗人通过意象的转换,将对友谊的思念与内心的忧愁相结合,展示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情的情感流露。最后两句的“永念平生意,穷光不忍还”则将情感升华,诗人不仅在追忆故友,更是在反思自己的生活与价值,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留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皎如川上鹄:比喻友人如同清流上的白鹤,象征纯洁高尚。
  2. 赫似握中丹:形容友人如同手中握着的红色丹砂,象征鲜明与热烈。
  3. 宿心谁不欺:感叹人心难以真实,内心情感常常自我欺骗。
  4. 明白古所难:强调了解事理是古往今来难以做到的事情。
  5. 凭楹观皓露:借着窗棂观看清澈的露水,体现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6. 洒酒荡忧颜:用酒来驱散忧愁,表现出一种放松与释怀。
  7. 永念平生意:永远怀念自己一生的志向与情感。
  8. 穷光不忍还:光阴流逝,不忍心回头,表现出对过去的留恋。
  9. 淹留徒攀桂:徒然留恋与追求名利、理想。
  10. 延伫空结兰:象征美好的追求却是空虚无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白鹤与丹砂,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洒酒荡忧颜”与“淹留徒攀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怀念与感伤为主线,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时间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与生活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鹤:高洁、纯净的象征。
  • 丹砂:热情与鲜艳的象征。
  • 露水:清新与自然的象征,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桂兰:高尚与空虚的追求,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宿心谁不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朋友的信任
    C. 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怀疑
    D. 对生活的满足

  2. 诗中“皎如川上鹄”意在比喻什么? A. 友人的美丽
    B. 友人的高洁品格
    C. 诗人的忧伤
    D. 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鲍照的《赠故人马子乔诗》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但鲍照更多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集中于对亲情的渴望与月夜的宁静,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鲍照诗集》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