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4 00:53:12

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

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
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白话文翻译:

松树生长在陇坂之上,百尺高的地方却没有枝叶。
向东南望去可以看到河的尽头,西北方则隐约可见昆山的崖壁。
山野间的风吹动了树叶的声音,夜晚的鸟儿因惊恐而飞散。
悲凉的情绪贯穿了一整年的节日,绿意盎然的景象却始终如一。
为什么草木的心中不能如我一般,不去怨恨寒暑的变迁?

注释:

  • 松生陇坂:松树生长在陇(山坡)和坂(小坡)上。
  • 百尺下无枝:形容松树高大而在百尺的高度上没有分枝,象征孤独。
  • 河尾:河的尽头。
  • 昆崖:指昆山的崖壁,象征遥远的地方。
  • 野风:自然的风,表明环境的变化。
  • 朋鸟:成群的鸟,暗示朋友或同伴。
  • 悲凉贯年节:一年中的节日也充满了悲凉之感。
  • 葱翠:形容四季常绿的景象。
  • 草木心:草木的情感,象征自然界的生命力。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青丘,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时,反映了对生命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开头的“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描绘了松树的孤独与坚韧,象征着诗人自身的情感状态。接着,诗人通过对东南河尾与西北昆崖的描述,展现了广阔而又遥远的自然景象,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动静,伴随友情的疏离而生的悲凉感。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感受到节日的悲凉,葱翠的常绿却无法掩盖内心的惆怅。最后一句“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则是诗人对自然界草木的羡慕,希望草木能够无怨无悔地接受四季的变迁,反映了他对生命态度的思索和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松生陇坂上:松树生长在山坡上,象征孤独和坚韧。
    2. 百尺下无枝:高大却没有分枝,体现了孤寂的状态。
    3. 东南望河尾:向东南方眺望,寓意着对远方的思念。
    4. 西北隐昆崖:西北的昆山隐约可见,象征遥远的朋友。
    5. 野风振山籁:自然的风声与树叶的声音,体现了环境的变化。
    6. 朋鸟夜惊离:夜里成群的鸟因惊吓而飞散,暗示友情的脆弱。
    7. 悲凉贯年节:节日也充满了悲伤,反映心境。
    8. 葱翠恒若斯:四季常绿的景象,象征生命的顽强。
    9.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希望草木能无怨地接受变化,反映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
    2. 比喻:将草木的心与人的情感相对比,展现了对自然的羡慕。
  •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 :象征孤独与顽强。
  • :代表时间与生命的无尽流逝。
  • 昆崖:象征遥远的回忆或友谊。
  • 野风:反映自然环境的变化。
  • 朋鸟:象征友情的脆弱与变迁。
  • 葱翠:代表生命的常青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松生陇坂上”意指: A. 松树长得很高
    B. 松树长在陇坡上
    C. 松树没有枝叶
    D. 松树生长在水边

  2. 诗中的“朋鸟”指的是: A. 成群的鸟
    B. 一只鸟
    C. 夜鹰
    D. 河边的鸟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和《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三》都涉及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但前者更关注于月光和思乡情,而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友谊的感悟。

参考资料:

  • 《鲍照诗集》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