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台与兄弟同赋》

时间: 2025-01-06 15:50:41

高台瞰层碧,岫幌森筠幢。

恍如青原人,觌面呼老庞。

胡为未免俗,儒冠学为邦。

曾无白雨手,但补百碎腔。

平生爱山癖,至老成膏肓。

穷探偶会意,夜半力欲扛。

一存短豆恋,心境不得双。

坐旷燕剿幕,鉴胜猿窥窗。

故山如故人,示见心已降。

脂车蜡两屐,烟云恣冲撞。

竹根扫三径,荷插悬酒缸。

外物□可必,斯言有如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台瞰层碧,岫幌森筠幢。
恍如青原人,觌面呼老庞。
胡为未免俗,儒冠学为邦。
曾无白雨手,但补百碎腔。
平生爱山癖,至老成膏肓。
穷探偶会意,夜半力欲扛。
一存短豆恋,心境不得双。
坐旷燕剿幕,鉴胜猿窥窗。
故山如故人,示见心已降。
脂车蜡两屐,烟云恣冲撞。
竹根扫三径,荷插悬酒缸。
外物可必,斯言有如江。

白话文翻译

在高台上俯瞰层层碧绿的山峦,山间帐幕如竹林般郁郁葱葱。
恍若我就是青原的那人,面对面呼唤老朋友庞某。
为何我总是未能摆脱世俗呢?儒生的头巾和学问是为了国家。
我曾没有白雨的手,只是修补那百般破碎的乐声。
我平生就有爱山的癖好,直到老了也成了病态。
穷尽探寻偶然的会意,夜半时分想要扛起重物。
对短豆的眷恋,心境却无法双全。
坐在空旷处,燕子掠过帷幕,看到胜景,猿猴窥视窗外。
故乡就像老朋友,展现出我内心的平静。
脂车和蜡屐,烟云随意相撞。
竹根扫过三条小径,荷花插在悬挂的酒缸里。
外在的事物虽可必然,但这句话犹如江水般流淌。

注释

  • 层碧:形容山峦的青翠色彩。
  • 岫幌:山间的帐幕,形容景色的幽静和自然。
  • 青原:指青原山,或泛指山水之地。
  • 儒冠:儒生所戴的帽子,象征知识分子。
  • 白雨手:比喻没有才能的人,白雨是指细雨,形容温和而无力。
  • 膏肓:比喻病入膏肓,形容深重的病或困扰。
  • 燕剿幕:燕子飞过帷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晚年,正值他对故乡和自然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知识的追求。

诗歌鉴赏

《青原台与兄弟同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高台俯瞰的画面,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开篇的“高台瞰层碧,岫幌森筠幢”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青翠山峦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和宁静的感觉。

诗中通过与友人的呼唤,表达了对旧时友情的怀念。接下来提到的儒冠和学问,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同,却又对世俗的束缚感到无奈。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流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如“平生爱山癖,至老成膏肓”,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感。

夜半时分的“力欲扛”,似乎在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执着与不放弃的精神,而“坐旷燕剿幕,鉴胜猿窥窗”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思考。最后,故乡的描绘以及“外物可必,斯言有如江”的哲思,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本质的理解与豁达。

整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自由转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人生态度的宽广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台瞰层碧:从高处俯瞰,山色青翠,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2. 岫幌森筠幢:山间的帐幕如同竹林般密集,营造出幽静的气氛。
  3. 恍如青原人:感受到自己与青原山的紧密联系。
  4. 觌面呼老庞:与老朋友见面,呼唤其名,显示出友谊的珍贵。
  5. 胡为未免俗:对世俗的烦恼与无奈。
  6. 儒冠学为邦:强调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
  7. 曾无白雨手:自谦,表明自身对才华的不足。
  8. 但补百碎腔:努力修补生活中的破碎与不足。
  9. 平生爱山癖:对山水的热爱,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10. 至老成膏肓:形容这种爱好已经深入骨髓。
  11. 穷探偶会意:在追求中偶然获得领悟。
  12. 夜半力欲扛:即使在深夜也想要努力奋斗。
  13. 一存短豆恋:表达对某种事物的执念。
  14. 心境不得双:心灵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15. 坐旷燕剿幕:在空旷处,享受自然的宁静。
  16. 鉴胜猿窥窗: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趣味。
  17. 故山如故人:故乡的情感如同老朋友。
  18. 示见心已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19. 脂车蜡两屐: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
  20. 烟云恣冲撞:自然与生活的交融。
  21. 竹根扫三径: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
  22. 荷插悬酒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
  23. 外物可必:表明对外在事物的理解。
  24. 斯言有如江:比喻性地说这些话如江水般流淌而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故山如故人”,将故乡比作老朋友,表达情感的深厚。
  • 拟人:如“燕剿幕”,赋予燕子以人的动作,增强画面感。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无奈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高远的追求与视野。
  • 层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
  • 青原: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情感。
  • 儒冠:知识与文化的象征,体现文化自信。
  • 竹根:自然的坚韧与生命的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台瞰层碧”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山的青翠
    • B. 朋友的相聚
    • C. 生活的烦恼
  2. “胡为未免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世俗的无奈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故山如故人”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朋友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崇拜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弥逊的《青原台与兄弟同赋》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多体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李弥逊则更倾向于内省与细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高台瞰层碧,岫幌森筠幢。下一句是什么

恍如青原人,觌面呼老庞。上一句是什么

恍如青原人,觌面呼老庞。下一句是什么

胡为未免俗,儒冠学为邦。上一句是什么

胡为未免俗,儒冠学为邦。下一句是什么

曾无白雨手,但补百碎腔。上一句是什么

曾无白雨手,但补百碎腔。下一句是什么

平生爱山癖,至老成膏肓。上一句是什么

平生爱山癖,至老成膏肓。下一句是什么

穷探偶会意,夜半力欲扛。上一句是什么

穷探偶会意,夜半力欲扛。下一句是什么

一存短豆恋,心境不得双。上一句是什么

一存短豆恋,心境不得双。下一句是什么

坐旷燕剿幕,鉴胜猿窥窗。上一句是什么

坐旷燕剿幕,鉴胜猿窥窗。下一句是什么

故山如故人,示见心已降。上一句是什么

故山如故人,示见心已降。下一句是什么

脂车蜡两屐,烟云恣冲撞。上一句是什么

高台瞰层碧,下一句是什么

岫幌森筠幢。上一句是什么

岫幌森筠幢。下一句是什么

恍如青原人,上一句是什么

恍如青原人,下一句是什么

觌面呼老庞。上一句是什么

觌面呼老庞。下一句是什么

胡为未免俗,上一句是什么

胡为未免俗,下一句是什么

儒冠学为邦。上一句是什么

儒冠学为邦。下一句是什么

曾无白雨手,上一句是什么

曾无白雨手,下一句是什么

但补百碎腔。上一句是什么

但补百碎腔。下一句是什么

平生爱山癖,上一句是什么

平生爱山癖,下一句是什么

至老成膏肓。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