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6 15:3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偏爱沉吟白石词,只缘魂梦惯幽栖。
扁舟一片长桥影,依约眉山压鬓低。
无限好,付将谁。漫云别久不成悲。
思量旧月梅花院,任是忘情也泪垂。
白话文翻译:
我偏爱吟咏那白石写的词,只因为我魂梦之中习惯了这种幽静的栖息。
那扁舟映照着长桥的影子,依稀可见眉山压低了我的鬓发。
这美好无尽的景色,究竟要付与谁呢?漫天云彩离去已久,却不至于成悲。
我思念过去的梅花院,纵然是忘却情感,也不禁泪水垂落。
注释:
- 沉吟:细细思索,吟诵。
- 白石词:指的是白石所作的词,可能代表一种特定的词风。
- 幽栖:幽静的栖息之处,表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扁舟:小船,象征着诗人漂泊的生活。
- 眉山:四川的一个山,可能是诗人心中某种情感的寄托。
- 泪垂:指流泪,表现出诗人深切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眉山”可以指代李白的故乡,李白在诗中常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可能是对李白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曾寿(约1640-1716),字仲明,号惜梅,清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陈曾寿生活在清代,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热爱,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寄托。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诗人在其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开头两句通过“沉吟白石词”,引出对特定词风的偏爱,表达了对词作的深厚情感。接着,扁舟与长桥的意象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画面,仿佛在诉说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眉山的低垂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思绪的重负。
后半部分的“无限好,付将谁”则是情感的转折,诗人感叹美好景色的无处倾诉,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最后四句通过对旧月梅花院的思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往昔恋情的缅怀。整体而言,这首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形成了诗人内心的共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偏爱沉吟白石词:诗人对某种特定的词风情有独钟,强调其细腻的品味。
- 只缘魂梦惯幽栖:解释了偏爱的原因,表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扁舟一片长桥影:描绘自然景象,扁舟与长桥的倒影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画面。
- 依约眉山压鬓低:眉山的低垂暗示了感情的沉重。
- 无限好,付将谁:美好景色的无处寄托,表达出诗人的失落感。
- 漫云别久不成悲:即便与云彩别离,内心的悲伤也未曾显现。
- 思量旧月梅花院:追忆往昔,情感的回顾。
- 任是忘情也泪垂:尽管努力遗忘,情感依然无法抑制,泪水流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扁舟一片长桥影”比喻生活的孤独与自然的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无限好,付将谁”,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 白石:象征着诗词的艺术性与清雅。
- 扁舟:代表诗人的漂泊与孤独。
- 眉山: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象征着情感的沉重。
- 梅花院:思念与怀旧的象征,承载着过往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石词”代表什么? A. 一种诗风
B. 一种画风
C. 一种音乐
D. 一种舞蹈 -
“漫云别久不成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无所谓
B. 轻松愉快
C. 深深的忧伤
D. 忘却过往 -
诗人对“梅花院”的思念表现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往昔的缅怀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孤独的情感,但更注重酒与月的对话,展示出一种更为洒脱的态度。
- 杜甫《春望》:则通过对国家与家园的思考,展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陈曾寿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