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冢诗》
时间: 2025-01-16 21:30: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盘古冢诗
名字虚无姓渺漫,当年谁与葬衣冠。
能将莽莽乾坤辟,亦复萧萧邱陇寒。
数典更无前辈在,留坟似与后人看。
不将死例当头定,世上纷纷事更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盘古的名字已经模糊不清,姓氏也无从考究,谁曾为他举行过葬礼和穿上衣冠呢?能够开辟浩瀚天地的盘古,如今却只剩下杂草丛生的坟头与荒寒的丘陵。古籍典籍中再也找不到前人的足迹,留下的坟墓仿佛在向后人诉说着往事。人们不应该将死去的事情当作定论,世间万象纷繁复杂,难以一言以蔽之。
注释
字词注释:
- 虚无:形容事物的存在状态,指无形无象。
- 姓渺漫:姓氏模糊,没有具体的记载。
- 葬衣冠:指为盘古举行的葬礼及其葬礼服饰。
- 莽莽:形容广阔而茂盛的样子,常指天地。
- 萧萧:形容冷清、凄凉的样子。
- 数典:指古籍典籍。
- 留坟:留下的坟墓。
- 死例:死亡的常规或典范。
典故解析:
- 盘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被认为是开天辟地的神灵。
- 葬衣冠:指古代人对去世者的尊重与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才,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思想家。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散文风格著称,提倡个性与自由,反对僵化的文风。
创作背景: 《盘古冢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借古代神话人物盘古来反思历史的变迁与人类的渺小,表现出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盘古冢诗》通过对盘古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开篇“名字虚无姓渺漫”,直接表达了盘古作为创世神的身份已被历史遗忘,反映出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沉寂。接下来的“能将莽莽乾坤辟,亦复萧萧邱陇寒”,对比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举与如今荒凉的坟墓,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数典更无前辈在,留坟似与后人看”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寻与无奈,古籍中找不到前人的足迹,留下的坟墓仿佛在向后人讲述着往事,暗示着后人对历史的陌生感。最后一句“不将死例当头定,世上纷纷事更难”,则是对生命的反思,鼓励人们不要简单地将死亡视为终点,世界的复杂与变化是无法用简单的定论来概括的,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又深邃,借古喻今,引发读者对生命、历史及存在的思考,体现了袁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名字虚无姓渺漫:暗示盘古的身份已被历史遗忘,名字和姓氏都难以考究。
- 当年谁与葬衣冠:质疑历史上为盘古葬礼的人,强调历史的模糊。
- 能将莽莽乾坤辟:赞美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成就。
- 亦复萧萧邱陇寒:对比当前的荒凉状态,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惋惜。
- 数典更无前辈在:古籍中再无前人的身影,强调历史的孤寂。
- 留坟似与后人看:坟墓的存在似乎在向后人述说历史的故事。
- 不将死例当头定:提醒人们不要将死亡视为终点。
- 世上纷纷事更难:表达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强调生命的多样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盘古的伟大与现状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质疑历史的真相,增加了诗歌的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盘古的形象,探讨生命的意义与历史的变迁,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历史遗忘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复杂性的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盘古:象征创世与伟大,体现人类对起源的思考。
- 坟墓:象征死亡与历史的沉淀,传达对过去的追忆。
- 天地:象征广阔与无尽,反映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孟子
B. 盘古
C. 李白
D. 杜甫 -
“数典更无前辈在”意思是: A. 典籍中有很多前人
B. 典籍中已无前人踪影
C. 典籍中记载很多人物
D. 典籍是最重要的 -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历史的反思与生命的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战争的控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盘古冢诗》更偏向于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而《静夜思》则更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袁枚《全唐诗》相关章节
- 《中国古诗词鉴赏》书籍
- 《清代文学与文化》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