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观音岩晚望用宋人赵冰壶韵》
时间: 2024-12-29 03:43: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扪读冰壶句尚存,虚亭人坐水云昏。
沙头一雁丛芦没,江上千峰落日吞。
扫叶深林逢白足,扶藤危磴引青猿。
茫茫目送东流去,终古潺湲漱石根。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翻阅着冰壶中的诗句仍然留存,虚亭里的人坐在水边,天色渐昏。沙滩上,一只大雁在芦苇丛中消失,江面上千山万峰在落日中逐渐沉没。深林中扫落的树叶遇见了白色的足迹,扶着藤蔓攀爬的崎岖石阶引来了青猿。茫茫然地目送东流的江水,仿佛永恒的潺潺流水在冲刷着石头的根部。
注释:
- 扪读:轻轻翻阅或抚摸阅读。
- 冰壶:指的是古代典籍或诗文,可能指代美酒或诗句。
- 虚亭:空旷的亭子,象征静谧与思索。
- 沙头一雁:指一只孤雁在沙滩上,象征孤独与自然的和谐。
- 丛芦没:芦苇丛中,孤雁隐没,象征隐秘与消逝。
- 千峰落日吞:描绘山峰在日落时的壮丽景象。
- 扫叶深林:在深林中扫落的树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 白足:可能指代某种动物的足迹。
- 青猿:青色猿猴,常象征灵动与自然的生机。
- 茫茫目送:形容目送江水流去的无奈与沉思。
- 潺湲漱石根:水流轻轻冲刷石头根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永恒。
典故解析:
“冰壶”出自古代文人饮酒作诗的情境,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诗文。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闵华,清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感悟为主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焦山时,目睹自然景色,感悟人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扪读冰壶句尚存”表现出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珍惜,接着“虚亭人坐水云昏”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沉思。沙滩上的孤雁和落日吞没千峰,构成了一幅孤独而壮丽的画面,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后半部分中描绘的“扫叶深林逢白足”与“扶藤危磴引青猿”,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最后两句“茫茫目送东流去,终古潺湲漱石根”,则深化了时间流逝的主题,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扪读冰壶句尚存”:轻轻翻阅冰壶中的诗句,依然留存,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虚亭人坐水云昏”:亭子中,人坐在云雾缭绕的水边,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沙头一雁丛芦没”:沙滩上,一只孤雁在芦苇丛中消失,象征孤独。
- “江上千峰落日吞”:江面上千山万峰在落日中沉没,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
- “扫叶深林逢白足”:在深林中扫落的树叶遇见了白色的足迹,象征时间流逝。
- “扶藤危磴引青猿”:扶着藤蔓攀爬的崎岖石阶引来了青猿,表现自然的生机。
- “茫茫目送东流去”:目送东流的江水,表达无奈的思考。
- “终古潺湲漱石根”:水流冲刷石头根部,象征时间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上千峰落日吞”,意象对称,增强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深度。
- 拟人:如“潺湲漱石根”,赋予水流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壶:象征诗文与美酒,代表文化的积淀。
- 虚亭: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孤雁:象征孤独与自由。
- 千峰: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大气。
- 白足:象征时间的印记与流逝。
- 青猿: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冰壶”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古代诗文
C. 一种器皿 -
“沙头一雁丛芦没”中,孤雁的意象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繁华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探讨什么? A. 爱情
B. 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 李白《庐山谣》:表现豪放的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对比闵华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善于描写自然景观,但闵华的诗更显细腻,王维则更加奔放,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解析》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