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罨画溪》

时间: 2025-01-03 06:08:21

春去无踪绿满堤,空移征棹过涟漪。

自惊朱墨抽身晚,不及青红倒影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罨画溪
作者: 曾协 〔宋代〕

春去无踪绿满堤,
空移征棹过涟漪。
自惊朱墨抽身晚,
不及青红倒影时。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悄然离去,绿意盎然的堤岸上满是新绿,只见小船在水面上轻轻划过涟漪。正当我惊叹于画笔挥洒的晚景时,却发现这青色与红色的倒影更加动人。


注释:

  • 春去无踪:春天走了,留下的痕迹已经消失。
  • 绿满堤:堤岸上绿意盎然,形容春天的生机。
  • 空移征棹:小船在空荡荡的水面上划过。
  • 涟漪:水面因船桨划动而起的波纹。
  • 自惊朱墨:自己惊叹于用朱色和墨色绘画的晚景。
  • 抽身晚:从画中抽身出来,意指离开画面。
  • 青红倒影:水中映出的青色和红色的倒影,寓意美好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尤其是在春天的意象和水乡的描写上,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见长。他的诗多描绘山水景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游罨画溪》创作于春天,诗人游历于自然美景中,感受到春去的惆怅和对美好景象的珍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游罨画溪》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艺术创作感触的诗。诗的开头“春去无踪绿满堤”,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这种惆怅并不是绝望,而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悟,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敏感。接着“空移征棹过涟漪”,小船在水面上划过,形成的涟漪仿佛在回应春天的离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在此时自然而然地惊叹于“朱墨”的美丽,表现出对画作的热爱与追求。最后一句“不及青红倒影时”,则点明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认为眼前的景象远比艺术创作更为动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艺术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去无踪绿满堤:春天已悄然离去,堤岸上却是满眼的绿意,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2. 空移征棹过涟漪:小船在水面上轻划,留下涟漪,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3. 自惊朱墨抽身晚:自己对用朱色和墨色所绘画的晚景感到惊叹,体现出艺术创作的魅力。
  4. 不及青红倒影时:与水中倒影相比,绘画显得逊色,显示出自然之美的无与伦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离去比作无踪,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拟人:通过“惊朱墨”表现诗人对艺术的感情,使其具有情感。
  • 对仗:前后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呈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达了生命流逝与自然永恒的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绿:象征生命的力量与蓬勃。
  • 涟漪: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朱墨:象征艺术与创造力。
  • 倒影:象征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夏
    B. 春
    C. 秋
    D. 冬

  2. “朱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艺术创作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结束

  3. 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忧伤
    B. 疏离
    C. 赞美
    D. 漠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感悟。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春的气息与生活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