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季子携所作乐府来以诗谢之》
时间: 2025-01-01 16:1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尚幽僻,尘务百不省。
屡从松竹游,身闲爱官冷。
何知事大缪,穷日厌鞭打。
抽身对佳客,屣倒冠不整。
吏徒环顾人,为我忍俄顷。
匆匆上马揖,语略意已领。
新诗满怀袖,璀璨吐光景。
归来坐明月,万象入清境。
风林起惊鹊,闲窗散花影。
吟哦不成寐,尽此良夜永。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喜欢幽静偏僻的地方,对世俗事务几乎不关心。
常常在松竹间游玩,悠闲自在地享受官场的清冷。
哪里知道事情的复杂,整日厌倦鞭策的打击。
抽身面对佳宾,鞋子倒了,帽子也没戴整齐。
身边的官吏环顾四周,心中忍耐着片刻的尴尬。
匆匆上马行礼,言语简略,但心意已然领会。
新诗满怀袖中,璀璨如同光景般展现。
归来坐在明月下,万物景象尽入清幽境界。
风中树林惊起了喜鹊,窗外洒下了花影。
吟诵间无法入睡,这个美好的夜晚将会无尽。
注释
- 幽僻:幽静而偏僻,指远离喧嚣的地方。
- 尘务:世俗的事务,指繁杂的生活琐事。
- 穷日:指整日,形容时间的漫长。
- 屣倒冠不整:鞋子歪斜,帽子没有整齐,形容不拘小节的样子。
- 吏徒:指官吏和随从。
-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
- 万象入清境:万物的景象都融入了清幽的境界。
- 惊鹊:指风中树木惊动了停在上面的喜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以诗歌表现出一种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曾协隐居生活期间,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和对自然、朋友的珍视,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现作者的个性和情感上极具特色。开篇的“平生尚幽僻”点明了作者向往宁静的生活,随后通过“尘务百不省”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无奈与漠视。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描绘,如“松竹”“佳客”“明月”等,构建出一个清新自然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中“屣倒冠不整”传达了作者面对朋友时的不拘小节,展示了他对真挚友谊的重视。随着诗句逐渐深入,诗人转向对诗歌创作的自豪与愉悦,“新诗满怀袖,璀璨吐光景”,这不仅是对创作的认可,也体现了他在清幽环境中获得的灵感。
最后两句“吟哦不成寐,尽此良夜永”更是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留恋与对创作的执着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也让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高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尚幽僻:表达了作者向往宁静生活的态度。
- 尘务百不省:强调了对世俗事务的无心与沉闷。
- 屡从松竹游:描绘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
- 身闲爱官冷:反映了对官场冷漠的态度。
- 何知事大缪:表露出对复杂事务的无奈与困惑。
- 抽身对佳客:表示对朋友的珍视。
- 新诗满怀袖:体现了创作的热情与自豪。
- 归来坐明月:展示了诗人回到宁静环境后的心境。
- 风林起惊鹊: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宁静。
- 吟哦不成寐:表现了对创作的执着与难以入眠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闲爱官冷”与“何知事大缪”,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诗歌创作比作光景的璀璨,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意象:通过自然的描写,表现内心的情感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一种淳朴的生活理想,以及在宁静中追求创作的执着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反映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明月:象征清幽、宁静,是诗人思考与创作的良伴。
- 惊鹊、花影: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态度是: A. 热衷
B. 无心
C. 忍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新诗满怀袖”表达了什么? A. 对创作的自豪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A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A. 风林
B. 明月
C. 吏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竹里馆》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王维的《竹里馆》:与曾协的诗作相似,强调隐居生活的乐趣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通过以上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曾协的这首诗,认识到诗歌中独特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