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功业的反思与对个人奋斗的感悟。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多少伟大的功业,是通过艰苦努力得来的。鱼自愿潜入深渊,而人则安于平地的安逸生活。夕阳西沉,白浪向东奔去,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不是为了追求金山的财富,而是我在思考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
注释
- 悠悠:形容时间的悠久。
- 万世功:指千秋万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 矻矻:形容辛勤劳苦的样子。
- 深渊:比喻深不可测的地方。
- 平土:指平坦的土地,比喻安逸的生活状态。
- 红日:指太阳。
- 西沉:太阳落下去的过程。
- 白浪:指奔腾的波浪。
- 金山:象征财富。
- 思量:思考、考虑。
- 禹:指大禹,古代治水的英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的词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作品风格激昂奔放,常涉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辛弃疾在此诗中反映了对历史功业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诗人感慨历史的悠久和个人奋斗的艰辛,暗示了成就的来之不易。接着以“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往往倾向于安逸的生活,而不是追求更高的理想。夕阳西沉和白浪东去的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激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反思。最后一句“我自思量禹”直接点出诗人对大禹治水精神的向往,强调了理想与奋斗的重要性。整首词情感真挚,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豪放词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悠悠万世功:历史上伟大的功业是长期积累的。
- 矻矻当年苦:那些成就的背后是辛劳与苦涩。
- 鱼自入深渊:鱼选择潜入深渊,象征不怕艰难险阻的选择。
- 人自居平土:人们却常常满足于平淡安逸的生活。
- 红日又西沉:夕阳的落下象征时间的流逝。
- 白浪长东去:波浪向东奔去,暗示历史的不可逆转。
- 不是望金山:诗人并非追求物质的富贵。
- 我自思量禹:反思大禹的治水精神,激励自我奋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鱼与人的选择对比,突出人们的安逸状态。
- 意象:阳光与波浪象征时间流逝与历史的无情。
- 比喻:金山象征财富,禹象征理想与奋斗。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反思历史与个人奋斗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与对历史成就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象征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
- 深渊:代表艰难与险阻。
- 红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白浪:象征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万世功”指的是: A. 个人成就
B. 历史成就
C. 家庭财富
D. 社会地位 -
“鱼自入深渊”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害怕困难
B. 勇于追求
C. 安于现状
D. 忘记过去 -
诗人思考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屈原
C. 大禹
D. 关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关注国家与历史,后者则侧重个人情感与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辛弃疾词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