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时间: 2024-12-29 19:47:58意思解释
摸鱼儿
作者: 姜夔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猷露坐月饮,戏吟此曲,盖欲一洗钿合金钗之尘。他日野处见之,甚为予击节也。向秋来渐疏班扇,雨声时过金井。堂虚已放新凉入,湘竹最宜欹枕。闲记省。又还是斜河旧约今再整。天风夜冷。自织锦人归,乘槎客去,此意有谁领。空赢得,今古三星炯炯。银波相望千顷。柳州老矣犹儿戏,瓜果为伊三请。云路迥。漫说道年年野鹊曾并影。无人与问。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
白话文翻译:
我在月下饮酒,吟唱这首曲子,想要洗去那金钗银合的尘埃。将来在野外见到这曲子,真会让我为之击节而唱。随着秋天的来临,渐渐地扇子也变得稀疏,雨声时隐时现地经过金井。堂内空荡荡的,已经放进了新的凉爽,湘竹最适合我倚靠着入睡。闲暇时回忆往事,依旧是那条斜河的旧约,今天再一次整理。夜风寒冷,织锦的姑娘回家了,乘船的客人也走了,这种情意又有谁来领会呢?空留下,古今的三星熠熠生辉,银波相望,千顷无边。柳州虽已老去却依旧像孩童般游玩,瓜果为她三次邀请。云路迢迢,漫谈年年野鹊曾经并肩飞舞。无人问津,只有浊酒相呼,疏帘轻卷,微月照着清酒而饮。
注释:
- 猷露:意为清露,指月光下的露水。
- 钿合金钗:指金制的耳环,象征繁华与浮华。
- 击节:为诗歌或音乐节拍而拍手,表示欣赏。
- 湘竹:指湘江的竹子,象征清雅与闲适。
- 乘槎:乘船,象征漂泊与离别。
- 银波:形容水面波光粼粼,象征美好的景象。
典故解析:
- 三星:指天上的三颗星星,寓意历史悠久,象征永恒。
- 野鹊:象征青春和自由,常见于古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擅长填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词多描写山水田园,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摸鱼儿》创作于姜夔的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浮华的淡泊。诗中透出对过往的回忆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诗歌鉴赏:
《摸鱼儿》以月下饮酒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在清幽环境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明月、清露、湘竹等,传达出一种优雅而淡泊的生活态度。姜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向秋来渐疏班扇,雨声时过金井”,通过秋天的景象,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微月照清饮”,不仅点明了主题,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清凉之感,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猷露坐月饮:描绘了月下饮酒的场景,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 戏吟此曲:表达了吟唱的轻松与愉悦。
- 盖欲一洗钿合金钗之尘:暗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厌倦。
- 他日野处见之:展现了对未来的期盼与不确定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钗之尘”比作世俗的烦恼,增强了诗的寓意。
- 对仗:如“自织锦人归,乘槎客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下饮酒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对世俗浮华的淡泊与对友人的思念,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清幽与孤独。
- 竹:代表清雅与宁静。
- 银波:反映自然之美与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猷露”指的是什么?
- A. 露水
- B. 月光
- C. 清风
-
诗中“湘竹最宜欹枕”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思乡
- B. 悠闲
- C. 忧愁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世俗的厌倦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by 陆游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y 苏轼: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但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