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1 13:03:38

山阴千载人,挥洒照八极。

只今定武刻,犹带龙虎笔。

单侯出机杼,岂是剑舞得。

馀波入竹石,绝叹咄咄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阴千载人,挥洒照八极。只今定武刻,犹带龙虎笔。单侯出机杼,岂是剑舞得。馀波入竹石,绝叹咄咄逼。


白话文翻译:

山阴这片土地上,人们已经生活了千年,如今他们的才华照耀八方。现如今在定武刻下的作品,依然带着龙虎般的气势。单侯(指单于或某位人才)虽在机巧之中出类拔萃,难道真能如剑舞般轻松自如?余波渐入竹石之间,令人无奈地感叹,真是步步紧逼。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阴:地名,可能指山阴地区,寓意悠久历史。
  •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之久。
  • 挥洒:形容自由自在地表达或创作。
  • 八极:八方,指广阔的空间。
  • 定武:地名,可能是某个著名的地方。
  • 龙虎笔:比喻文笔的威猛与生动。
  • 单侯:指古代的某种称号,可能指有才华的人。
  • 机杼:织布的工具,这里引申为技艺或才华。
  • 馀波:余波,指事情的影响或余韵。
  • 竹石:竹子与石头,常用来比喻坚韧与清雅。

典故解析:

  • 龙虎:常用来形容文采斐然,气势磅礴的作品。
  • 剑舞:形容技巧高超,灵活自如的动作,这里指创作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和诗人。他擅长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且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山水自然的交融。姜夔一生经历了战乱与动荡,其作品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姜夔晚年,可能是他在回首往事,并与亲友告别时所写,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及对未来的惆怅和不安。


诗歌鉴赏:

姜夔的这首诗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首句“山阴千载人”便引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千年的文化沉淀为这片土地赋予了深厚的内涵。紧接着“挥洒照八极”,展示了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所创造的辉煌,似乎在赞美那些才华横溢、能在文学上大展拳脚的人。

诗中提到的“定武刻”,不仅是地名的呈现,也是对文人墨客追求卓越的期望。通过“犹带龙虎笔”的比喻,表现出这些作品的气势与魅力,仿佛在说:即使在新旧更替之际,真正的才华依然能够闪耀光芒。

而“单侯出机杼”则是一种自谦,姜夔以单于般的人物来对比自己的才华,显示出他对技艺的追求与对自我的反思。最后的“馀波入竹石”,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一种无法逃避的感慨与叹息,给人以余韵悠长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个人的思考,结合自然意象,展现了姜夔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阴千载人:描述山阴地区的悠久历史,反映出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久远。
  2. 挥洒照八极:表现出人们的才华与创作如日中天,影响深远。
  3. 只今定武刻:提及现今的作品,强调其重要性与价值。
  4. 犹带龙虎笔:用龙虎比喻文采的雄壮与生动。
  5. 单侯出机杼:以单侯的才华作为对比,表达谦虚与自省。
  6. 岂是剑舞得:质疑自己是否具备那种灵巧与轻松的创作能力。
  7. 馀波入竹石:表明事情的余波仍在继续,令人感慨。
  8. 绝叹咄咄逼:强调感叹的情绪,似乎有种无形的压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虎笔”比喻文笔的威猛。
  • 对仗:如“山阴千载人”与“挥洒照八极”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对个人才华的自省,以及对未来的感慨。姜夔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文化的精神,同时也表达出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阴:象征历史与文化的根基。
  • 龙虎:象征文采与气势的非凡。
  • 竹石:象征坚韧与清雅,表达人生的深思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阴”指的是哪个方面?

    • A. 地名
    • B. 人名
    • C. 事件
  2. “犹带龙虎笔”中“龙虎”比喻什么?

    • A. 力量
    • B. 文采
    • C. 速度
  3. 诗中“单侯出机杼”表达的意思是?

    • A. 表达自信
    • B. 自谦与反思
    • C. 赞美他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这两首作品均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姜夔的这首诗更为内敛,李白的作品强调豪放与奔放,而姜夔则更多地表现了历史的沉思与自我感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性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3. 《姜夔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姜夔的《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 其五》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