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意
——崔曙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白话文翻译:
绿笋最终会长成竹子,红花也会结果。
在这样美好的时光,我却独自一人在幽静的闺房。
每晚的煎熬更加漫长,愁苦来临时,不如死去。
注释:
- 绿笋:嫩竹笋,象征着年轻的生命。
- 成竹:竹子生长的过程,寓意希望和成长。
- 红花:指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幽闺:指女子的内室,暗示孤独和闷闷不乐。
- 夜夜苦更长:每晚的痛苦似乎更加漫长,表达了孤独和忧愁的心情。
- 愁来不如死:形容忧愁压得人透不过气,宁愿选择死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曙,字处默,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0年,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怀。崔曙在诗坛上虽不如李白、杜甫等人声名显赫,但其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古意》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崔曙在此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在美好时光中感到孤独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士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
诗歌鉴赏:
《古意》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中以“绿笋”和“红花”开篇,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然而,接下来的“独自幽闺里”则将这种美好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苦闷。诗人处于一个美好的季节,却感受到无尽的孤寂,仿佛这些美好都与他无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夜夜苦更长”的句子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对时间的延续感到无比痛苦,愁苦几乎成为了他生活的常态。最后一句“愁来不如死”更是将诗人内心的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放弃。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一个内心矛盾的士人形象,既渴望美好,又被孤独深深折磨,反映了人性中的脆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绿笋总成竹”:描述生命的成长和希望;
- “红花亦成子”:美好事物的结果,引发对未来的期待;
- “能当此时好”:指当下美好的时光;
- “独自幽闺里”:表达孤独的心情;
- “夜夜苦更长”:每晚的痛苦似乎延续得更久;
- “愁来不如死”:表达绝望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绿笋”和“红花”比喻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 对仗:前两句通过“笋”和“花”的对比,强调生命的不同阶段;
- 夸张:最后一句以夸张的方式表达绝望。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生命、孤独与美好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绝望。
意象分析:
- 绿笋:象征年轻和希望,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
- 红花:寓意美好和结果,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幽闺:暗示孤独和内心的封闭,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 夜晚:象征着无尽的时间和内心的煎熬,是孤独感的加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笋”象征什么?
A. 美好
B. 生命的希望
C. 孤独
D. 绝望 -
诗人感到的最深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绝望
C. 兴奋
D. 愤怒 -
“夜夜苦更长”中“苦”指的是什么?
A. 痛苦的经历
B. 美好的回忆
C. 生活的乐趣
D. 甜蜜的爱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古意》均表现出孤独与思念,但杜甫更强调家国情怀,而崔曙则更加内省,突出个人的孤独感。
- 李白《夜泊牛津》则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崔曙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