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晓发》

时间: 2025-01-19 17:53:53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

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
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雨过天晴,长风吹拂着我,
我在歌唱中前往远方的约定。
轻薄的云彩快快归向大海,
而满月却缓缓地落下山去。
旅途的视野因高度而达到极限,
乡愁在事物中悄然升起。
故乡的树林遥不可见,
更何况是在落花的时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霁:指清晨的雨后天晴。
  • 劳歌:辛勤的歌唱,表达对前方旅途的期待。
  • 云轻:云彩轻盈,形容天气晴朗。
  • 旅望:旅途中的景观和期望。
  • 乡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故林:故乡的树林。

典故解析:

  • 此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符合古代游子的普遍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曙,唐代诗人,字子昻,号白石,生于大历年间,后世称其为“诗人”,以五言诗和绝句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途中晓发》写于诗人行旅途中,描绘了清晨出发时的情景,诗中表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途中晓发》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旅途诗,诗人以清晨的风景为背景,表达了旅途中的心境与情感。诗的开头“晓霁长风里”展现了清晨晴朗的天气,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及“劳歌赴远期”,既表现了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也暗含了旅途的辛劳。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两句,描绘了云彩与月亮的动态,云彩迅速归向大海,月亮却缓缓落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悠长。接下来的“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思乡之情,旅途的高处视野虽广,却无法看到故乡的身影,乡愁随之涌现,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最后两句“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落花时节本是伤感的代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霁长风里:描绘了清晨雨后晴朗的天气,长风拂面,给人以清新之感。
  2. 劳歌赴远期:表达了诗人虽感到劳累,却仍然在歌唱,憧憬着未来的旅程。
  3. 云轻归海疾:轻薄的云彩迅速向海面移动,展现了自然的动态美。
  4. 月满下山迟:满月慢慢下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悠长的感觉。
  5. 旅望因高尽:在旅途的高处眺望,视野虽开阔,却已无法再向前。
  6. 乡心遇物悲:乡愁伴随着路上的景物而愈加浓烈,情感深入。
  7. 故林遥不见:故乡的树林遥不可见,增添了孤独感。
  8. 况在落花时:落花时节更添伤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轻盈的状态,描绘自然。
  • 对仗:如“归海疾”和“下山迟”,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
  • 象征:落花象征着凋零与思念,深化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旅途中的孤独、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游子在外的心境与情感纠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霁:象征清新、希望。
  • 长风:象征自由与远行的力量。
  • :象征变化与流动。
  • :象征思乡与时间的流逝。
  • 旅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
  • 乡心:象征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故林:象征着故乡的记忆与归属感。
  • 落花:象征着凋零与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途中晓发》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崔曙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晓霁”指什么?

    • A. 夜晚
    • B. 清晨的雨后天晴
    • C. 黄昏
  3.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思乡与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途中晓发》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登鹳雀楼》更多表现了壮丽的山河和对未来的豪情,而《途中晓发》则着重于个人的思乡情感与旅途的孤独,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