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酉正月十一日,东园桃李盛开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白话文翻译
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之间,山景时隐时现,雨滴斜斜地落下来。走过了华美的街巷,踏入了如雪般的巷道,尽情欣赏桃花盛开,直到李花相继绽放。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万重山:形容山峦重叠,层层叠叠。
- 见复遮:时隐时现,遮挡视线。
- 两三点雨:形容降雨的稀疏,雨点不多。
- 行穿:行走穿过。
- 锦巷:指华丽的街巷,象征繁华。
- 雪巷:指洁白如雪的巷子,暗示宁静。
- 桃花、李花:象征春天的花朵,代表生机与美好。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以桃花、李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号宗子,江西婺源人,宋代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三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辛酉年正月,正值春季,正是桃李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与花卉的生动景象。首联“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描绘了重重山峦间,雨滴斜落的动人场景,表现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用“见复遮”形容山的层次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次联“行穿锦巷入雪巷”,则通过对比,表现了从繁华走向宁静的过程。锦巷的华丽与雪巷的洁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活的多样性与情感的丰富。而“看尽桃花到李花”则是诗的高潮,春天的桃花与李花交相辉映,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美好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为讲究,桃花与李花的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再现,更是对春天蓬勃生机的赞美,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在春日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生命的希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万重山见复遮”:
- 描述山峦的层叠与险峻,营造出一种深邃的自然意境。
- “两三点雨直还斜”:
- 雨点的落下与斜斜的姿态相结合,表现出春雨的柔美与细腻。
- “行穿锦巷入雪巷”:
- 从华丽的街巷走入宁静的巷道,象征着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看尽桃花到李花”:
- 桃花与李花的交替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繁荣,寓意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锦巷”与“雪巷”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对称美。
- 比喻:用“锦”与“雪”形容巷道的不同风景,突显春天的多样性。
- 意象:桃花和李花作为春天的象征,表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稳重与永恒,体现了自然的伟大。
- 雨:代表着滋润与生命,寓意春天的到来。
- 桃花、李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代表着爱情与美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锦巷”与“雪巷”分别象征什么? A. 繁华与宁静
B. 暴风与平静
C. 过去与未来 -
诗人在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
“千万重山见复遮”中“见复遮”的意思是什么? A. 见到山的重叠
B. 山的层次感
C. 被山遮挡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进行对比,两者都是以春天的花朵为主题,但杨万里注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