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蛤蜊》

时间: 2025-01-17 09:53:13

饮者怜渠有典刑,见渠借箸眼偏青。

平生开口不论事,晚岁搜肠求独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者怜渠有典刑,见渠借箸眼偏青。
平生开口不论事,晚岁搜肠求独醒。

白话文翻译:

饮酒的人可怜你有规矩,见你借筷子眼神却偏向青色。
我平生开口从不论及世事,到了晚年反而搜肠肚肠求得一丝清醒。

注释:

  • 饮者:饮酒的人。
  • :怜悯、同情。
  • :指代“你”,在此指代酒蛤蜊。
  • 典刑:规则和法度,古代的礼法。
  • 借箸:借用筷子,可能暗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眼偏青:眼神中透出青色,暗指愁苦或情绪受压抑。
  • 开口不论事:指作者生平不谈世事,可能是对外界的疏离与淡漠。
  • 搜肠求独醒:晚年时内心渴求清醒和觉悟,意指对生活的反思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其诗作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歌多涉及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酒蛤蜊》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诗人借酒抒怀,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一种无奈与追求的矛盾心态。

诗歌鉴赏:

《酒蛤蜊》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饮酒这一行为,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情感的疏离。开篇即以“饮者怜渠有典刑”点出饮酒的礼法和规矩,但随即以“见渠借箸眼偏青”揭示出饮酒者内心的苦闷与愁苦,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现实的不满。

“平生开口不论事”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漠视与拒绝,似乎在逃避外界的纷扰,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对生活的反思愈发明显,最后一句“晚岁搜肠求独醒”更是道出了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诗人在自我反省中,渴望一份清醒与觉悟,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深度的追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透过饮酒这一简单的行为,深化了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杨万里作为一位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饮者怜渠有典刑:饮酒的人们对规矩表示同情,暗示在饮酒的场合中有一套行为规范。
  2. 见渠借箸眼偏青:看见你借筷子,眼神却显得悲伤,表现出与愉悦饮酒氛围的反差。
  3. 平生开口不论事:我一生中开口不谈世事,显示出对世俗的回避态度。
  4. 晚岁搜肠求独醒:到了晚年,我却内心渴望觉醒,反映出对人生的反思。

修辞手法:

  • 隐喻:借用饮酒表达人生的苦涩。
  • 对比:饮酒的欢愉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通过“平生开口不论事”和“晚岁搜肠求独醒”的对比,强调时间的变化带来的心态转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饮酒这一载体,探讨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对世事的漠然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与渴望,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觉醒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欢愉与苦闷的双重性。
  • :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 青色的眼神:象征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饮者怜渠有典刑”的意思是什么?

    • A. 饮酒者同情你有规矩
    • B. 饮酒者对你毫无怜悯
    • C. 饮酒者不在乎规矩
    • D. 饮酒者希望你遵守规矩
  2. “晚岁搜肠求独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世事的完全放弃
    • B. 渴望觉醒与反思
    • C. 对饮酒的依赖
    •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酒的感悟。
  • 《庐山谣》:王维的作品中也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酒蛤蜊》均通过饮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孤独的美,后者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的反思与觉醒的渴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