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刘仲悦山斋》

时间: 2025-01-06 05:16:32

攲枕萧斋酒易醒,夜来愁杀庾兰成。

一窗明月人无寐,满地落花春薄情。

隔屋有山云气冷,傍檐多竹鸟声清。

如君得此闲居趣,未羡人间利禄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刘仲悦山斋
作者:周端臣 〔宋代〕

攲枕萧斋酒易醒,
夜来愁杀庾兰成。
一窗明月人无寐,
满地落花春薄情。
隔屋有山云气冷,
傍檐多竹鸟声清。
如君得此闲居趣,
未羡人间利禄荣。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山斋中,靠着枕头容易醒来,
昨夜的愁苦使我无比痛苦。
窗外明月照耀,令我无法入睡,
满地的落花令人感到春天的薄情。
隔着屋子有座山,云气显得冷清,
屋檐旁的竹子,鸟儿的叫声非常清脆。
如果你能享受这种悠闲的生活,
就不会羡慕人间的荣华富贵了。

注释:

  • 攲枕:倾斜的枕头,形容睡不安稳。
  • 萧斋:清幽的书斋,意指环境宁静。
  • 庾兰:庾信与兰亭,指代文人雅士,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薄情:指感情淡薄,春天的美好似乎易逝。
  • 云气冷:寒冷的云气,描绘山间冷寂的氛围。
  • 闲居趣:悠闲的居住乐趣。

典故解析:

  • 庾信:南朝文学家,以辞藻华丽著称,常被用作才子的象征。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文人聚会陶醉于自然与诗酒的典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端臣,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隐居时,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周端臣在山中斋居的宁静与愁苦的对比,描绘了一幅孤独而清新的山水画面。开篇以“攲枕萧斋酒易醒”引入,表达了在安静的环境中,内心的烦恼却难以消散。诗人夜不能寐,窗外明月照耀,满地落花,无不渗透着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愁绪。

“隔屋有山云气冷,傍檐多竹鸟声清”,通过描绘山间的冷清与鸟声的清脆,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孤独交织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思考,虽然外界的繁华诱人,但真正的乐趣在于这种悠闲的生活。

最后两句“如君得此闲居趣,未羡人间利禄荣”,传达出诗人对名利的无所谓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对世俗的超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魅力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攲枕萧斋酒易醒:在安静的书斋中,靠着枕头容易醒来,暗示了诗人的失眠与烦恼。
    • 夜来愁杀庾兰成:夜晚的愁苦仿佛让人痛苦至极,庾兰成指代文人雅士的愁苦,反映诗人对过往的思索。
    • 一窗明月人无寐: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无法入睡,表现出孤独和思虑。
    • 满地落花春薄情:满地的花瓣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无情,感叹春去花落。
    • 隔屋有山云气冷:描绘了隔壁山的冷清气息,增强了孤独感。
    • 傍檐多竹鸟声清:竹子旁的鸟鸣声清脆,形成自然的和谐。
    • 如君得此闲居趣:若你能享受这种悠闲的生活。
    • 未羡人间利禄荣:不会羡慕世俗的荣华富贵。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如“落花”象征短暂的春天。
    • 对仗:如“云气冷”和“鸟声清”,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心态,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宁静与孤独,体现了内心的思索。
  • 落花:代表短暂的美好与春天的逝去。
  • 竹子:象征高洁与清幽的精神追求。
  • :代表自然的静谧,反映诗人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攲枕”指什么?

    • A. 斜靠着枕头
    • B. 坐起来
    • C. 睡着
  2. 诗中提到的“庾兰”是指?

    • A. 一种花
    • B. 文人雅士
    • C. 一座山
  3.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 A. 热衷
    • B. 淡泊
    • C. 羡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 周端臣的《宿刘仲悦山斋》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展现了隐居生活和自然的美好,但周端臣更突出内心的愁苦,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