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失官归》
时间: 2025-01-14 23:1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失官归
作者:周端臣 〔宋代〕
浮世功名总是虚,
纵然轩冕又何如。
趁无白发来侵镜,
好买青山去荷锄。
贤圣一丘无用土,
英雄几板可疑书。
生涯傥了寒暄计,
独抱遗经亦有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看法,认为它们都是虚幻的,即使有高官厚禄又有什么意义呢?趁着自己还年轻,不要让白发侵蚀镜子,趁早去买青山,过上耕作的生活。贤者和圣人也不过是无用的土壤,英雄的成就也只是可疑的文字而已。若人生只是在寒暄中度过,那不如独自抱着旧书,也能有所收获。
注释
- 浮世:指世俗生活。
- 功名:指官位和名声。
- 轩冕:指高官厚禄。
- 白发:象征衰老。
- 青山:指自然的田园生活。
- 荷锄:指耕作,过简单的生活。
- 贤圣:指贤者和圣人。
- 寒暄计:指世俗交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时代。他的诗风常常反映出对世俗的批判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周端臣失去官职后,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冷漠态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官场失望的情绪。
诗歌鉴赏
《送人失官归》是周端臣对功名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便指出“浮世功名总是虚”,一语道破了士人对于追逐名利的无奈与失望。接着,诗人用“趁无白发来侵镜”来提醒自己要趁年轻去追求真正的生活,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青山”与“荷锄”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不仅真实而且充满宁静与安详。
在中间部分,诗人批评了贤者与英雄,认为他们的成就不过是“无用土”和“可疑书”,将世俗的荣华与个人的价值做了深刻的反思。最后两句则强调了诗人对“遗经”的珍视,即使在社会交往中失去了名利,也能在书本中找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世俗的批判,也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宽广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世功名总是虚:世俗的名利都是空虚的。
- 纵然轩冕又何如:即使拥有高官厚禄又有什么意义呢?
- 趁无白发来侵镜:趁年轻的时候,不要让衰老来侵蚀自己的容颜。
- 好买青山去荷锄:不如去购买青山,过上耕作的生活。
- 贤圣一丘无用土:贤者和圣人也不过是没有用的土壤。
- 英雄几板可疑书:英雄的成就可能只是一纸可疑的文字。
- 生涯傥了寒暄计:如果一生只是为了应酬。
- 独抱遗经亦有馀:不如独自抱着旧书,仍能有所收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功名比作虚幻的东西,强化了其空洞感。
- 对仗:如“贤圣一丘无用土,英雄几板可疑书”,形成对称的语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遗经:象征知识与精神的财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送人失官归》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个人价值的反思 -
“趁无白发来侵镜”中“白发”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名利 -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了什么? A. 名利
B. 自然的宁静生活
C. 书本知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诗作。
- 《静夜思》: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赠花卿》(杜甫)与《送人失官归》对比:前者更强调爱情与离别的情感,而后者则更重视人生的哲理与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