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燮燮霜红不自持,半随流水半沾泥。
归巢便觉栖禽冷,觅穴空教返蚁迷。
风径学花飞上下,夜窗疑雨洒东西。
满阶不听家僮扫,拟把新诗逐片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落叶的情景。霜染的红叶无所依恋,随流水漂流又沾染泥土。归来的鸟儿感到栖息之处的冷清,寻找巢穴却让蚂蚁迷失方向。风在小路上似乎在模仿花瓣的飞舞,夜晚窗外的声音让人怀疑是雨水洒落的声音。满阶的落叶不曾听到家中的侍童在扫地,我打算将这些新诗逐片题写在上面。
注释:
- 燮燮:形容叶子的颜色,红得鲜艳。
- 随流水:指落叶随着流水漂流而去。
- 栖禽:栖息的鸟类。
- 觅穴:寻找洞穴,指小动物寻找栖息地。
- 风径:风吹过的小路。
- 夜窗:夜晚窗外的景象。
- 满阶:台阶上满是落叶。
- 家僮:家里的侍童,负责打理家务的仆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名周瑄,字子常,宋代诗人。周端臣的诗作以清新秀丽和情感细腻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冷暖。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落叶之时。诗人通过对落叶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抒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落叶》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秋天落叶的美丽与悲凉。开篇的“燮燮霜红不自持”将我们带入一幅秋日的画面,红叶在霜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但却因自身的无助而飘零。接着,诗人将落叶与流水、泥土相结合,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流逝。
“归巢便觉栖禽冷”,在描写归来的鸟儿时,令人感受到一丝孤独与寒冷。鸟儿的归来反而是冷清的,似乎暗示着栖息的温暖已经不复存在。而“觅穴空教返蚁迷”则引入了小蚂蚁的迷茫,体现了对栖息地的渴望与失落。
风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变化,似乎在模仿花瓣的飞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最后,满阶的落叶静默不语,家中的侍童未曾打扫,诗人决定将这些落叶化为诗歌的题材,表达自己心中的感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与对生命的感悟,具有很强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燮燮霜红不自持:霜后的红叶艳丽,但无法自持,象征着美丽的事物终会消逝。
- 半随流水半沾泥:落叶在水中漂流,半沾泥土,暗示着生命的漂泊与归宿的不易。
- 归巢便觉栖禽冷:归来的鸟儿感到栖息的地方寒冷,反映出孤独与失落。
- 觅穴空教返蚁迷:寻找巢穴却让蚂蚁迷失,象征着对归属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风径学花飞上下:风中的落叶如同花瓣飞舞,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变化。
- 夜窗疑雨洒东西:夜晚窗外的声音让人怀疑是雨水,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满阶不听家僮扫:台阶上满是落叶,家中的侍童未曾打扫,象征着对生活琐事的忽视。
- 拟把新诗逐片题:诗人想要将这些落叶写成新诗,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叶比作生命的流逝,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如“归巢便觉栖禽冷”。
- 对仗:如“半随流水半沾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落叶:象征生命的流逝和无常,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霜红:代表秋天的美丽与凋零,暗示生命的短暂。
- 归巢的鸟:象征对温暖与归属的渴望,体现孤独感。
- 蚂蚁:代表寻找归宿的迷茫,反映生活中的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燮燮”在诗中形容什么?
- A. 冬雪
- B. 霜后的红叶
- C. 春花
- D. 夏日的绿荫
-
诗中提到的“归巢便觉栖禽冷”中,栖禽指的是?
- A. 兔子
- B. 鸟类
- C. 昆虫
- D. 鱼类
-
“满阶不听家僮扫”反映了怎样的情景?
- A. 家中的繁忙
- B. 对生活琐事的忽视
- C. 春天的到来
- D. 人们的欢声笑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亦有孤独之感。
这些作品与《落叶》在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唐宋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围绕《落叶》的深入分析与学习资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