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越州越王台)》

时间: 2025-01-16 22:23:50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

个中景、尽可徘徊。

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

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

正醉里、歌管成灰。

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

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人捧露盘(越州越王台)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个中景尽可徘徊。
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
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
正醉里歌管成灰。
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
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

白话文翻译:

越山上的云彩,越江的水流,越王台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在高处放眼远眺,令人心胸开阔,情绪激荡。
黄鹂和紫燕在春天的晚上鸣叫,劝我举杯畅饮。
古人的事情使人流泪,今天的眼泪又是为何,前人的欢喜,后人的悲哀。
醉酒之中,歌声如烟消散。
新的忧愁和旧的怨恨,统统交给潮水的回归。
鹧鸪的啼叫渐渐停止,夕阳西下,满地风尘。

注释:

  • 越王台:指越王勾践的台,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 胸次共崔嵬:形容心胸广阔,情绪激荡,意境高远。
  • 衔杯:指饮酒,表达与友人共饮的情景。
  • 古时事,今时泪:感叹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
  • 潮回:暗指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汪元量游览越王台时,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索。越王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凝结了许多英雄故事,作者在此地游览,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

诗歌鉴赏:

《金人捧露盘》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越山的云、越江的水和越王台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与历史文化的敬仰。开头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开阔与宁静,仿佛在诉说着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积淀。

中间部分,诗人借助黄鹂与紫燕的鸣叫,劝酒的场景,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惆怅的情绪。古人的悲欢离合与今人的忧伤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时空的对比与情感的碰撞。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描绘自然,还在传达一种对历史的感慨,前人欢喜,后人却泪流满面,表达出对历史无常的感慨。

最后,诗人在醉酒之中,愁绪与恨意交织,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往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通过鹧鸪的啼叫和夕阳的西下,诗人巧妙地结束了这幅画面,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与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游览的地点。
  2. 个中景尽可徘徊:强调景色之美,令人留连。
  3. 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在高处眺望,心情开阔。
  4. 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春日的鸟鸣,劝酒的欢乐。
  5.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历史的对比,情感的交织。
  6. 正醉里歌管成灰:醉酒后的歌声如烟消散。
  7. 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忧愁与怨恨随潮水而去。
  8. 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结束在夕阳下,意境苍凉。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情感的对比,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 拟人:鸟儿的鸣叫与时间的流逝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越王台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沧桑,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山云: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悠远。
  • 越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息。
  • 黄鹂紫燕:春天的象征,生机与希望。
  • 潮回:象征事物的循环与变化。
  • 鹧鸪:代表孤独与哀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王台”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美
    B. 历史文化
    C. 个人情感
    D. 友情

  2. 诗人提到“黄鹂紫燕”主要是想表达什么? A. 对春天的欢喜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历史的感慨
    D. 对未来的期待

  3. 在诗中,诗人对古人与今人的情感态度是? A. 完全相同
    B. 完全不同
    C. 相互交织
    D. 冷漠无情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1. 李白《庐山谣》: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
  2. 杜甫《春望》:以历史背景为重,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