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杨驸马》

时间: 2025-01-04 08:37:27

去去马空冀北,行行鹤度辽东。

弹铗三千客里,囊锥十九人中。

杜子肯依严武,孔融不下曹公。

南八男儿如此,杀身方是英雄。

意思解释

别杨驸马

作者:汪元量 〔宋代〕

原文展示

去去马空冀北,
行行鹤度辽东。
弹铗三千客里,
囊锥十九人中。
杜子肯依严武,
孔融不下曹公。
南八男儿如此,
杀身方是英雄。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马儿空荡荡地向冀北走去,
鹤群飞越辽东,悠悠行行。
弹铗的三千豪杰在此,
而我却只有十九人同伴。
杜甫的志向能依附严武,
孔融的才华不屑于曹公。
南方的八位英俊男儿如此,
只有以身相许方能称得上英雄。

注释

字词注释:

  • 马空冀北:马车空荡荡地向北去,冀北即今河北地区。
  • 鹤度辽东:鹤鸟飞越辽东,即今辽宁东部。
  • 弹铗:指的是武器和豪杰,表示勇士。
  • 囊锥:囊中之物,指随身携带的武器或工具。
  • 杜子:指杜甫,他的志向。
  • 严武:历史上有名的将领,杜甫曾依附于他。
  • 孔融:魏晋时期的名士,才华横溢。
  • 曹公:曹操,三国时期的名将。
  • 杀身方是英雄:为理想或正义而献身,才称得上英雄。

典故解析:

  • 杜子与严武:杜甫曾依附于严武,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孔融与曹公:孔融以才智闻名,但不愿归附于权臣曹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宗道,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政治的关心和对士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诗人通过对昔日英雄的追忆,表达出对理想和英雄气概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别杨驸马》通过离别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对英雄气概的追求。开头几句描绘了离别的情景,马空冀北,鹤度辽东,给人以壮阔的画面感,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别离。接着,诗人提到“弹铗三千客里”,展现出一群豪杰的聚集,然而“囊锥十九人中”的对比却突显出孤独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甘。

后半部分提到杜甫与孔融,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类比,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杜甫虽有远大的志向,却需要依附于严武,而孔融虽才华横溢,却也无法逃避权臣的枷锁。这些历史典故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也让人反思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碰撞。

最后一句“杀身方是英雄”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只有为理想而献身,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这种情感的真实与强烈,使得整首诗在离别之苦中透射出对理想与英雄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去马空冀北:离去的马车在冀北空荡荡,表达离别之情。
  2. 行行鹤度辽东:鹤群飞过辽东,象征着自由与远行。
  3. 弹铗三千客里:表示众多英雄豪杰聚集,烘托气氛。
  4. 囊锥十九人中:自谦只有十九人同伴,显示孤独感。
  5. 杜子肯依严武:杜甫愿意依附于有权势的人,反映对现实的无奈。
  6. 孔融不下曹公:孔融才华横溢却不愿依附权臣,表现出个人理想的坚持。
  7. 南八男儿如此:南方的男子气概与理想。
  8. 杀身方是英雄:强调为理想牺牲才是真正的英雄,升华主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弹铗三千客里,囊锥十九人中”,形成对比。
  • 典故:运用历史人物,增加诗的深度。
  • 比喻:将人比作英雄,用以强化情感。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离别、历史典故表现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感,激励人们为理想不惜牺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出行与离别。
  • :象征自由与高洁。
  • :象征着武器与豪杰气概。
  • 英雄:象征理想与价值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杜甫 B. 杜牧

  2. 诗中“杀身方是英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追求物质 B. 为理想献身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悲伤与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出对国家、理想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皆表达了对豪杰精神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