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立春感叹有作二首》

时间: 2025-01-01 19:23:56

元日兼春日,霜寒又雪寒。

并烦传菜手,同捧颂椒盘。

叠膝稀穿履,扶头懒正冠。

五年如此度,宁得讳衰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日兼春日,霜寒又雪寒。
并烦传菜手,同捧颂椒盘。
叠膝稀穿履,扶头懒正冠。
五年如此度,宁得讳衰残。

白话文翻译:

元旦与立春相遇,寒霜依然与雪寒交加。
无奈之下,只好让他人传递菜肴,
一同捧着祝福的椒盘。
双膝叠坐,鞋履稀薄,懒得理正自己的冠帽。
五年来都是这样过日子,怎么能不感叹衰老与残缺呢?

注释:

  • 元日:指农历新年,通常是春节的第一天。
  • 立春:春季的开始,表示春天的到来。
  • 霜寒:指寒霜的天气。
  • 雪寒:指下雪的寒冷天气。
  • 椒盘:指装有香料的盘子,通常在庆祝时用来祝福。
  • 叠膝:双膝交叠坐的姿势。
  • 穿履:指穿着鞋子。
  • 扶头:指扶正头上的帽子。
  • 衰残:指衰老和残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景仁,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日(春节)与立春的交替之际,反映了作者在寒冷的天气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呈现了对岁月无情的反思,以及人们在节日中因环境恶劣而不得不放弃一些传统习俗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元日与立春时节的感慨,融合了节日的喜庆与对人生的思考。首句“元日兼春日,霜寒又雪寒”通过对比强调了节日的氛围与天气的寒冷,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尽管是新年与春天的交替,寒冷却依旧笼罩着人们的生活。

接下来的“并烦传菜手,同捧颂椒盘”则表现了节日中一种无奈的情绪。由于天气恶劣,诗人不得不依赖他人来传递食物,显示出一种对节日习俗的无可奈何。这里的“椒盘”不仅是食物的象征,更是一种节日祝福的寄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叠膝稀穿履,扶头懒正冠”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状态的无力感,五年来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对衰老有了深刻的体会,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日兼春日:描述了元旦与立春的同时到来,象征着新旧交替。
  • 霜寒又雪寒:强调了天气的寒冷,与节日的喜庆形成鲜明对比。
  • 并烦传菜手:表达了在寒冷中,依赖他人来传递食物的无奈。
  • 同捧颂椒盘:指节日中共同分享祝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叠膝稀穿履:描述了诗人懒散的状态,体现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力感。
  • 扶头懒正冠:表明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放任,显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
  • 五年如此度:反映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
  • 宁得讳衰残:表达了无奈与感慨,无法掩饰衰老的事实。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元日与寒霜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椒盘作为祝福的象征,体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 排比:使用“叠膝稀穿履,扶头懒正冠”增加了节奏感,表露了情绪的累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生活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在喜庆节日中对个人状态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寒、雪寒:象征着严酷的环境与时间的无情。
  • 椒盘:象征着节日的祝福与美好愿望。
  • 双膝、穿履、正冠:象征着个人的状态与生活的懒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答案:B

  2. 诗中“霜寒又雪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厌恶
    答案:B

  3. “叠膝稀穿履”主要描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A. 忙碌
    B. 懒散
    C. 激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元日立春感叹有作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着不同的情感基调,前者多了几分对时间和生活的感叹,而后者则是对人生豪情的歌颂。虽然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情感基调的差异使得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