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箴 其三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俗物汩陈大好,家奴倒迕何诛。
泡幻初无典要,光阴况已桑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事物的厌倦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认为繁琐的世俗事务不值得去追求,家中的奴仆也不应当过于苛责。人生如梦,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原则可循,而光阴已如桑榆般渐渐老去,生命的时间不等人。
注释:
- 俗物:指世俗的事物,泛指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务。
- 汩陈:冲击、淹没,形容这些俗事不断涌来。
- 家奴:家庭中的仆人,古代社会普遍存在。
- 倒迕:指反向冲突,表现出对仆人的无奈。
- 泡幻:虚幻的事物,似泡沫般脆弱。
- 典要:重要的原则或标准。
- 光阴:时间的流逝。
- 桑榆:比喻人生的晚年,桑树与榆树常用来指代老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介甫,号梅溪,苏州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自箴 其三》是范成大在晚年时写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诗人希望人们能看透虚幻的事物,珍惜时间,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自箴 其三》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俗物汩陈大好”直接点出诗中所指的世俗琐事,强调其无尽的繁杂与压迫感。接下来的“家奴倒迕何诛”,则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琐事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无力。接着,诗人通过“泡幻初无典要”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认为许多追求都是虚幻的,缺乏实质的意义。最后一句“光阴况已桑榆”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易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诗中不仅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展现了范成大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是一首既具思想深度又能引发共鸣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俗物汩陈大好:世俗的琐事不断涌现,令人感到压抑。
- 家奴倒迕何诛:对于家中仆人所带来的烦恼,诗人感到无奈,甚至觉得责罚无用。
- 泡幻初无典要:虚幻的事物没有重要的原则可循,表示对现实的失望。
- 光阴况已桑榆:时间已经流逝到人生的晚期,感叹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泡幻”比喻生活中的虚假与不实。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美感。
- 象征:“桑榆”象征着人生的晚年,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繁琐的厌倦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强调要看透虚幻的事物,珍惜生命的时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俗物:象征世俗琐事,反映生活的繁杂。
- 泡幻:象征虚幻与无常,表示人们对追求的反思。
- 光阴:象征时间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家奴倒迕”意指: A. 家中的仆人勤劳
B. 家中的仆人反叛
C. 家中的仆人无能
D. 家中的仆人忠诚 -
“光阴况已桑榆”中的桑榆象征: A. 青春
B. 晚年
C. 繁荣
D. 失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中的豪放形成对比,范成大的《自箴 其三》更加内省,关注内心的感受。李白强调的是享受人生的豪情,而范成大则反思世俗与时间的流逝,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