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寄遐翁,次周清真韵》
时间: 2025-01-03 03:31: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城丽影,秋思梦痕,垂杨换几行色。
但看絮飘花落,波翻纵鱼食。
心如寄,身似客。
忍沸冷惯参禅寂。
更休道绝世风华,动地声藉。
回记少年场,洞观山川,名字旧题壁。
惆怅蔽云明月,多愁庾郎宅。
江南远,哀断陌。
想故苑渐成陈迹。
画堂迥雨卷珠帘,梁燕曾识。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城市里,风景如画,秋天的思绪如梦般缠绕,垂柳换了几分颜色。
只看那纷飞的柳絮和落下的花瓣,水面波涛翻涌,鱼儿相互追逐觅食。
我的心如同寄居他乡,身处他处的游子。
忍受着沸腾与冷漠,习惯了参禅的寂静。
更不必说那绝世的风华,动人的声音已经消逝无踪。
回想起少年时,游历山川,曾在墙上留下过名字。
如今惆怅于云遮明月,满心愁苦在庾郎的宅第。
江南已远,哀伤的陌路。
想念故乡的园子,渐渐成为了陈旧的痕迹。
画堂外的细雨卷起珠帘,曾经的燕子早已相识。
注释:
- 春城丽影:春天的城市美丽的景象。
- 秋思梦痕:秋天的思绪留下的梦境。
- 垂杨:指垂柳,象征柔美和思乡。
- 鱼食:鱼儿觅食的情景。
- 心如寄,身似客:表达了身在他乡的孤独感。
- 绝世风华:形容绝美的风采和才华。
- 庾郎宅:指庾信的家,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88-1968),清代著名画家和诗人,善于山水画。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风光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应天长 寄遐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春秋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过往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春城丽影,秋思梦痕”引入,春的美与秋的思绪交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思考的余地。接下来的描写中,垂柳、飘絮、波翻、鱼食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令人心生向往。
诗中“心如寄,身似客”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仿佛在诉说着游子心中的无奈与惆怅。作者通过回忆少年时的经历,展现了他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尤其是“名字旧题壁”的画面,既有对青春的缅怀,也有对流逝时光的无奈。
最后几句中,江南的远去与故园的陈迹,进一步加强了诗的情感基调,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情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城丽影,秋思梦痕:春天的城市美丽,秋天的思绪让人入梦。
- 垂杨换几行色:垂柳的颜色在变化,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但看絮飘花落,波翻纵鱼食:描绘了春天的柳絮和花瓣的飘落,以及水面的波动。
- 心如寄,身似客:表达了身在他乡的孤独与不安。
- 忍沸冷惯参禅寂:在喧嚣与冷漠中习惯了修禅的寂静。
- 更休道绝世风华,动地声藉:不必再提那绝世的风华与动人的声音,已成为过去。
- 回记少年场:追忆年轻时的经历。
- 洞观山川,名字旧题壁:曾在山川中游历,留下自己的名字。
- 惆怅蔽云明月,多愁庾郎宅:因乌云遮住明月而感到惆怅,思念庾郎的宅第。
- 江南远,哀断陌:江南已经远去,感到无尽的悲伤。
- 想故苑渐成陈迹:对故乡园子的回忆,已成旧迹。
- 画堂迥雨卷珠帘,梁燕曾识:在画堂外,细雨卷起珠帘,曾有燕子飞来,暗示着过往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如寄,身似客”,将心境比喻为寄居。
- 对仗:如“春城丽影,秋思梦痕”,形成对比。
- 拟人:如“波翻纵鱼食”,赋予波浪以动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秋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城:象征美好与希望。
- 秋思:象征思念与惆怅。
- 垂杨:象征柔美与依恋。
- 明月:象征对往昔的怀念。
- 江南:象征故乡的温暖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有哪些? A. 春天和冬天
B. 春天和秋天
C. 夏天和秋天 -
“心如寄,身似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思乡
C. 享受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梁燕曾识”暗示了什么? A. 燕子飞回故乡
B. 燕子是旧友
C. 燕子和春天有关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孤独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吴湖帆的思乡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李白、杜甫的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