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石之死》
时间: 2025-01-19 17:48:4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若石之死
作者: 刘基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
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
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于是弛其惫,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
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白话文翻译:
若石住在冥山的阴影下,常常有老虎窥视他的领地。
若石带领家人昼夜警惕,日出时敲响警钟,日落时点亮灯火,
修筑墙壁,挖掘壕沟以防守。整整一年,老虎没有捕获任何猎物。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非常高兴,自以为老虎死了就不会再有危险。
于是,他放松了警惕,墙壁也不再修葺。不久,有貙听到牛羊和猪的声音而闯入来吃东西。
若石不知道那是貙,便驱赶它,但貙不走。
最后,貙站起来用爪子将他杀死。人们说若石只知道一而不知二,他的死是理所当然的。
注释:
- 若石:诗中主人公的名字。
- 冥山:指阴暗的山,象征危险和隐秘的地方。
- 貙:一种野兽,这里代指险恶的存在。
- 其一其二:指知识的片面性,对事物只了解一部分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方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景文,号季高,明代初期诗人、政治家,文学造诣颇高。他的作品以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思考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社会对危险和警惕的思考,借用若石的故事,警示人们在面对危险时要全面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诗歌鉴赏:
《若石之死》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哲理。诗中若石虽表面上有防备,但因一时的侥幸而放松警惕,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整首诗情节紧凑,层层递进,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危险时的盲目和无知。通过虎与貙的对比,突显了潜在威胁的复杂性与不可预见性。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叙述,更在探讨人性、智慧与生存的关系,警示人们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关注表面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生活在阴暗的山中,常受到老虎的威胁。
- 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若石带领家人昼夜警惕,清晨敲警钟,晚上点亮灯火以防御。
- 筑墙掘坎以守:他修筑墙壁,挖掘壕沟来守护自己。
- 卒岁虎不能有获:整年下来,老虎没有捕获任何猎物。
-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一天,老虎死了,若石非常高兴。
- 于是弛其惫,墙坏而不葺:于是他放松警惕,墙壁也不再修缮。
- 无何,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过了一段时间,有貙听到牛羊的声音进来觅食。
-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若石不知道那是貙,驱赶它但它不走。
- 貙人立而爪之毙:最终,貙用爪子杀了若石。
- 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人们评论若石只知道一而不知二,因此他的死是理所当然的。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虎与貙)、隐喻(虎象征表面威胁,貙象征潜在危险),以及象征(冥山象征不明的危险)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人们要具备全面的认知能力,面对潜在的危险时,不能仅凭表面现象行事。强调了警惕性的重要性,以及知晓事物多面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冥山:象征潜在的危险和不明的威胁。
- 虎:象征明显的外部威胁。
- 貙:象征潜藏的危险,提醒人们要警惕不易察觉的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若石所居之地是?
- A. 太阳山
- B. 冥山
- C. 明山
- D. 高山
- 若石为何放松警惕?
- A. 因为有虎
- B. 因为虎死了
- C. 因为有家人
- D. 因为墙坏了
- 最终导致若石死亡的动物是?
- A. 老虎
- B. 狼
- C. 貙
- D. 狐狸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若石之死》与《长恨歌》,两者都涉及到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但《长恨歌》更注重情感的描绘,而《若石之死》则是通过故事传达警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古代诗词中对于命运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是共通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