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世杰见赠茶叶赋谢兼寄纫诗》

时间: 2025-01-04 08:50:54

九秋风物似陶家,无酒还来就菊花。

已惯登临今日客,未妨消受故园茶。

相逢一笑看吹帽,解赋何人想落霞。

红树碧山频问讯,云峰犹阻雁行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秋风物似陶家,无酒还来就菊花。已惯登临今日客,未妨消受故园茶。相逢一笑看吹帽,解赋何人想落霞。红树碧山频问讯,云峰犹阻雁行斜。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秋风中,景色如同陶渊明的家乡,没有酒也来欣赏菊花。我已经习惯了今天这样的登高客聚,品尝故乡的茶也无妨。相逢时我们一笑,互相欣赏对方的帽子,赋诗时谁又能想到那夕阳的美景呢?红树与碧山频频相问,云峰仍然阻挡着雁群斜飞的身影。

注释:

  • 九秋:指九月份的秋天。
  • 陶家:引指陶渊明,古代著名的隐士、诗人,以其田园诗而闻名。
  • 菊花:秋天盛开的花,象征高洁和长寿。
  • 消受:享受,品味。
  • 吹帽:可能是指风中的帽子,或是指相见时的打趣。
  • 落霞:夕阳的余晖,象征美丽的景色。
  • 红树碧山:形容秋天的自然景色。
  •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松鹤,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受到古典文学的深刻影响,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作者对秋季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诗中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世杰见赠茶叶赋谢兼寄纫诗》描绘了一个典雅的秋日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际间的温情。诗中开篇“九秋风物似陶家”,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新、宁静的秋天,陶渊明的意象则让整个诗篇增添了几分文人气息。接着,诗人以“无酒还来就菊花”的句子,表现出虽无酒盛筵,但仍然能以菊花相伴,显得格外清雅。

诗人已习惯这种登高的聚会,表明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接受与喜爱。对于故乡茶的提及,也表达了对家乡温暖的眷恋。与友人相逢时的“相逢一笑看吹帽”,不仅是一种轻松的交际方式,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欢乐。最后几句提到“红树碧山”和“云峰犹阻雁行斜”,则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展现出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色。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和诗意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秋风物似陶家:描绘了秋天的景物,像陶渊明的田园诗般清新自然。
  2. 无酒还来就菊花:虽没有酒,仍然乐于欣赏菊花,表达对生活的满足。
  3. 已惯登临今日客:习惯于这样的聚会,表明诗人对生活的适应。
  4. 未妨消受故园茶:品味故乡的茶,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享受。
  5. 相逢一笑看吹帽:友人相见时的轻松愉快,展现了友谊的温暖。
  6. 解赋何人想落霞:赋诗时,谁还想着美丽的夕阳,表现出对当下的珍惜。
  7. 红树碧山频问讯: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和谐美。
  8. 云峰犹阻雁行斜:山峰阻挡了雁群的飞行,增添了秋天的静谧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风物比作陶渊明的家,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红树碧山”,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似乎在与人对话,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美好自然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对简单而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也带来了一种宁静感。
  • 菊花:代表着高洁、长寿,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
  • 故园茶:象征着家的温暖和对故乡的眷恋。
  • 红树碧山: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象征着生命的色彩和活力。
  • 云峰与雁行: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家”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王维
  2. 诗中“无酒还来就菊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酒的渴望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秋天的厌倦
    • D. 对友谊的怀疑
  3. 诗中提到的“云峰犹阻雁行斜”意在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壮丽
    • B. 秋天的静谧
    • C. 生命的旅途
    • D. 友情的距离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
  • 杜甫《月夜忆舍弟》: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黄松鹤与陶渊明的诗作均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黄松鹤更关注人与自然的互动,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陶渊明集》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