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东山时适郑节推重建双忠庙落成》

时间: 2025-01-14 03:17:57

荒郊渐启三千界,古庙重开二百年。

天遣忠魂留远地,人传盛事属高贤。

云门翠满玄旌出,石屋凉生瀑布悬。

此日登临成胜迹,须题姓字照山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郊渐启三千界,
古庙重开二百年。
天遣忠魂留远地,
人传盛事属高贤。
云门翠满玄旌出,
石屋凉生瀑布悬。
此日登临成胜迹,
须题姓字照山川。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郊野渐渐展现出三千里的美景,
古老的庙宇重修后已经有二百年的历史。
上天派遣忠诚的灵魂留驻这遥远的地方,
人们传颂着这盛大的事件归于高尚的贤人。
云门山绿树成荫,神圣的旗帜飘扬而出,
石屋中凉风习习,瀑布悬挂如帘。
今天登高远眺,成为了胜利的标志,
必须在山川上题上我的名字,以作纪念。

注释

  • 荒郊:指偏远的乡村或荒凉的地方。
  • 三千界:可能指的是辽阔的自然景观,表意空间的广阔。
  • 古庙:指历史悠久的庙宇,象征着文化传承。
  • 忠魂:忠诚的灵魂,常用于祭奠忠臣烈士。
  • 盛事:盛大的事件,通常指值得庆祝的事情。
  • 玄旌:神圣的旗帜,象征着神明的庇护。
  • 胜迹:胜利的足迹或标志,指成功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大春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常融合历史与个人感受,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建双忠庙落成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精神的敬仰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重建庙宇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忠诚人物的纪念,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和精神价值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日登东山”为起点,展现了诗人在重建双忠庙的背景下,所感受到的历史厚重感与自然美景的交融。开篇的“荒郊渐启三千界”便展现了一幅开阔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描绘广阔的景致,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忠魂的敬仰。接着,诗人提到“古庙重开二百年”,不仅强调了庙宇的久远,也传达了对忠贞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天遣忠魂留远地”一句,表现了忠臣的精神虽已远去,却仍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体现了对忠诚的高度赞美。后面的“云门翠满玄旌出”,则通过自然景观与神圣象征的结合,增强了宗教文化的氛围,使得诗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最后,诗人以“须题姓字照山川”结束,表明了在这伟大时刻,希望将自己的名字铭刻于此,传递出一种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忠诚精神的崇敬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郊渐启三千界:荒凉的乡野逐渐展现出辽阔的景象。
  2. 古庙重开二百年:经过重修的古庙,已有二百年的历史。
  3. 天遣忠魂留远地:上天派遣忠诚的灵魂驻留在这遥远的地方。
  4. 人传盛事属高贤:人们传颂这一盛事是属于高尚的贤者。
  5. 云门翠满玄旌出:云门山绿树成荫,神圣的旗帜飘扬而出。
  6. 石屋凉生瀑布悬:石屋里凉风习习,瀑布悬挂如帘。
  7. 此日登临成胜迹:今天登高远眺,成为了胜利的标志。
  8. 须题姓字照山川:必须在山川上题上我的名字,以作纪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结合,增强诗意。
  • 对仗:如“云门翠满 / 石屋凉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古庙、忠魂等意象,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忠诚与历史展开,既赞美了忠臣的精神,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责任感,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历史地位的思考与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郊:象征孤独与辽阔。
  • 古庙:文化传承与历史的象征。
  • 忠魂:忠诚与精神的象征。
  • 云门:自然与神圣的结合,象征着高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庙重开”指的是? A. 新建庙宇
    B. 经过重修的庙宇
    C. 被遗弃的庙宇
    D. 自然崩塌的庙宇

  2. 诗中“云门翠满”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贫瘠的土地
    B. 自然的繁荣与神圣
    C. 人的孤独
    D. 历史的遗弃

  3. 诗人希望在山川上题上什么? A. 诗句
    B. 姓字
    C. 画作
    D. 地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将林大春的《九日登东山时适郑节推重建双忠庙落成》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忠诚精神的赞美与历史传承,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对时事的感慨。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景观的描写,但情感基调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