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06 11:35:37

翠縠参差拂水风。

暖云如絮扑低空。

丽人波脸觉春融。

缨挂宝钗初促席,檀膏微注玉杯红。

芳醪何似此情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贺铸 〔宋代〕

翠縠参差拂水风。
暖云如絮扑低空。
丽人波脸觉春融。
缨挂宝钗初促席,
檀膏微注玉杯红。
芳醪何似此情浓。

白话文翻译

在水面轻拂的翠绿帷幕上,微风轻轻荡漾。
温暖的云彩如同絮状物一样低低地俯瞰。
美人的脸庞在波光中显得春意融融。
她的发饰上挂着宝钗,刚刚坐下,
檀香膏轻轻洒在玉杯中的红酒上。
这芳香的美酒,怎能比得上我此刻的浓厚情感?

注释

  • 翠縠:翠绿色的帷幕,形容水面上绿色的波光。
  • 暖云:温暖的云,形容春天的气息。
  • 丽人:美丽的女子,指代诗中的主角。
  • 波脸:波光粼粼的脸庞,形容美人的红润面容。
  • :装饰用的丝带或花饰。
  • 宝钗:一种金属或玉石制成的头饰。
  • 檀膏:檀香膏,用于香料或香水。
  • 芳醪:美酒,指代醇香的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字方回,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唐宋之交,因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及人情世态,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贺铸在这个背景下,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温柔的情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感悟。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描写春日美景与爱情情感的词作,整体展现出一种柔和而婉约的风格。开头两句以“翠縠”和“暖云”描绘出春日的温暖与生机,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丽人波脸觉春融”则将视线转向美丽的女子,细腻地刻画了她的容颜与气质,仿佛春天的温暖都融入了她的脸庞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缨挂宝钗初促席”展示了女子的优雅和端庄,并用“檀膏微注玉杯红”将她的美丽与美酒紧密相连,暗示着她的魅力如同美酒一般,令人陶醉。最后一句“芳醪何似此情浓”则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浓烈感受,表明无论是美酒还是美景都不及他此时此刻的情感深厚。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优雅而柔美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春日和爱情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縠参差拂水风:水面上轻拂的翠绿色帷幕,展现出春天的活力。
  2. 暖云如絮扑低空:温暖的云彩如同轻柔的絮状物,低低地悬在空中,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3. 丽人波脸觉春融:美人的脸庞在水波中显得温柔,与春天的气息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感情。
  4. 缨挂宝钗初促席:她的发饰上挂着宝钗,刚刚坐下,暗示她的优雅和娴静。
  5. 檀膏微注玉杯红:檀香膏轻轻洒在玉杯中的红酒上,象征着美酒与美人的结合。
  6. 芳醪何似此情浓:美酒的香浓与自己此刻的情感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突出情感的深厚与强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暖云如絮”,通过比喻描绘了云彩的柔和与轻盈。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特性,如“春融”,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美景与美人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浓烈的情感,体现了一种春日的温馨与柔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縠: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暖云:代表温暖、柔和的气候,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 丽人:象征着美好与爱情的对象。
  • 宝钗:代表高贵与优雅。
  • 芳醪:象征着美酒,暗示人生的享受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贺铸
    C. 苏轼

  2.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云彩? A. 如水
    B. 如絮
    C. 如烟

  3. 诗中的“丽人”指代的是什么?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一位舞者
    C. 一位诗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如梦令》与贺铸的《浣溪沙》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情感,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内心的独白,而贺铸则在细腻的描写中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热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