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十一之十)
作者:贺铸
朱甍碧树莺声晓。
残醺残梦犹相恼。
薄雨隔轻帘。
寒侵白纻衫。
锦屏人起早。
惟见余妆好。
眉样学新蟾。
春愁入翠尖。
白话文翻译:
在晨曦中,朱红色的屋顶和碧绿色的树木交相辉映,黄莺的啼声伴随着清晨的到来。我的醉意和梦境仍然萦绕心头,令人烦恼。细雨轻轻飘洒,透过薄薄的帘子,寒意渐渐渗入我轻薄的白纻衫。锦缎屏风旁,我早早起床,看到的只有我妆容的美丽。眉目如新月,愁绪在春天的尖尖绿叶中滋生。
注释:
- 朱甍:指红色的屋顶,形容建筑物的色彩。
- 碧树:指绿色的树木,象征生机与春天。
- 莺声:指黄莺的鸣叫声,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 残醺:指残留的醉意。
- 白纻衫:指用轻薄的白色丝绸制成的衣服。
- 锦屏:指用锦缎制成的屏风。
- 眉样学新蟾:比喻眉形如新月,形容女子的妆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眉样学新蟾”中的“新蟾”可以联想到古代对月亮的比喻,尤其是新月的清丽形象,表达了女性的妆容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1060-1120),字方回,号东篱,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贺铸的词多描写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贺铸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表现春日愁苦的词作,表达了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菩萨蛮(十一之十)》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开篇的“朱甍碧树莺声晓”便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春日景象,色彩鲜明,生机盎然。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带出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迷惘。接下来的“残醺残梦犹相恼”道出了作者在清晨醒来时,仍未摆脱醉意和梦境的纠缠,这份细腻的情感让读者感同身受。
“薄雨隔轻帘”一句,展现了春日细雨的清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寒意,隐喻着情感的冷清。“寒侵白纻衫”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寒意,显示了诗人在外界春意盎然中,内心却是孤独与愁苦的对比。
后面的“锦屏人起早”,体现了诗人对于早起的无奈与对美好妆容的自我欣赏,“眉样学新蟾”则将女性的美丽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添了几分诗意的浪漫。最后一句“春愁入翠尖”,将春天的愁苦具象化,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整首词在意象的交融与情感的细腻表达上都显得极为出色,展现了贺铸深厚的艺术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甍碧树莺声晓:描绘清晨的美景,色彩鲜明。
- 残醺残梦犹相恼:透露出诗人对梦中情景的留恋和不舍。
- 薄雨隔轻帘:细雨轻洒,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寒侵白纻衫:表达在春日清晨的寒冷,内心的孤独感。
- 锦屏人起早:诗人早起,映照出生活的单调。
- 惟见余妆好:仅看见自己的妆容,暗示孤独。
- 眉样学新蟾:形容妆容美丽,意象清新。
- 春愁入翠尖:春天的愁绪如同尖尖的绿叶,生动而抽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眉样学新蟾”,将眉形比作新月。
- 对仗:如“朱甍碧树”,色彩与景象对仗工整。
- 拟人:将“春愁”拟人为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愁苦交织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甍:象征温暖、美好。
- 碧树:象征生命与活力。
- 莺声:象征春天的生机。
- 薄雨:象征柔和与细腻。
- 锦屏:象征华丽与美好。
- 新蟾:象征清新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朱甍碧树”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秋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夏天
-
“眉样学新蟾”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诗人的忧愁
- B. 诗人的妆容
- C. 春天的景色
- D. 诗人的衣服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乐
- B. 愁苦
- C. 忧伤
- D. 希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与柳永的词相比,贺铸的《菩萨蛮》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意象的结合,而柳永则更强调情感的抒发与环境的烘托。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在对女性情感的表达上却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贺铸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