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作者:贺铸 〔宋代〕
波影翻帘,泪痕凝蜡青山馆。
故人千里念佳期,襟佩如相款。
惆怅更长梦短,但衾枕余芬剩暖。
半窗斜月,照人肠断,啼乌不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在夜晚思念故友的情景。波光在帘子上翻动,泪水在蜡烛影下凝聚在青山馆中。思念的故人远在千里之外,盼望着再相聚的日子,心中怀抱着对彼此的情谊。惆怅的心情使得梦境过于短暂,只有衾枕上残留的温暖。月光斜照在窗外,映照着心中的苦楚,连啼叫的乌鸦也毫不在意。
注释:
- 波影翻帘:指水波的影子在帘子上摇动,形象地描绘出夜晚的氛围。
- 泪痕凝蜡:蜡烛的泪滴凝聚,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伤。
- 青山馆:指诗人所居之地,青山环绕,环境清幽。
- 襟佩如相款:襟佩指的是衣襟上的饰物,形容思念故人如同相见时的情景。
- 惆怅更长梦短:惆怅的心情使得梦境显得短暂,喻示思念的深切。
- 衾枕余芬剩暖:床单和枕头上的余温,象征着曾经的亲密与温暖。
- 半窗斜月:窗外的月光斜照,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 照人肠断:月光照在身上,使人感到心碎的痛苦。
- 啼乌不管:乌鸦的啼叫无情,表达了孤独无助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晰之,号秋水,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尤其以清新婉约见称。贺铸在词作中常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孤独与离别,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使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思乡与思友之情。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夜晚的静谧画面,波影与泪痕交织,展现出孤独的情景。诗中对故人的怀念让人感受到一种绵延的情感,千里之外的距离不仅拉开了身体的距离,更加深了心灵的孤寂。
接着,诗人用“惆怅更长梦短”来表达内心的苦楚,梦境的短暂与思念的漫长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床上的余温让人思绪万千,仿佛那份亲密仍在身边,然而月光的斜照却又让人意识到孤独的存在。最后一句中的“啼乌不管”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无情的冷酷,象征着外界对内心苦痛的漠视,进一步增强了诗中主角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意象和情感的层次递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在孤独与思念中无法自拔的情感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波影翻帘:描绘了夜晚水面波动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显哀伤的氛围。
- 泪痕凝蜡青山馆:蜡烛泪水凝结,暗示着诗人的悲伤与思念之情。
- 故人千里念佳期:思念的故人远在千里之外,期待着重聚的美好时刻。
- 襟佩如相款:诗人与故人之间的情谊如同相见时的亲密。
- 惆怅更长梦短:惆怅的心情让梦显得过于短暂,反映出思念的深重。
- 但衾枕余芬剩暖:床单和枕头上留存的温暖,象征着曾经的亲密。
- 半窗斜月:月光斜照,增添了孤独与思念的意境。
- 照人肠断:月光照在身上,带来心碎的感觉,表现出深切的痛苦。
- 啼乌不管:乌鸦的啼叫无情,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痕凝蜡”比喻悲伤的积累。
- 拟人:如“啼乌不管”,赋予乌鸦以情感,增强孤独感。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借助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让人感受到时间与距离带来的无奈与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影:象征着流动的时光和内心的波动。
- 泪痕:象征着思念与伤感。
- 青山馆:代表着安静的环境与思虑的深邃。
- 衾枕:象征着温暖的回忆与亲密的关系。
- 斜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的时光流逝。
- 啼乌:象征着外界对内心痛苦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波影翻帘”主要意指什么?
A. 风吹动帘子
B. 水波的影子在动
C. 灯光闪烁
答案:B -
“惆怅更长梦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梦境的美好
B. 思念的深刻与无奈
C. 快乐的回忆
答案:B -
诗中“啼乌不管”意在强调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他人的关心
C. 孤独的无助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贺铸的《烛影摇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思念故人上有相似之处,但贺铸更表现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柔情与悲伤。两首诗都利用自然景象来映衬情感,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
- 《贺铸与他的诗词》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烛影摇红》,希望能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