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碧楼》

时间: 2025-01-19 23:34:53

烟瓦叠琉璃,危楼半空倚。

歌钟奉高宴,声来碧云里。

日暮天四垂,黯澹如秋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瓦叠琉璃,危楼半空倚。
歌钟奉高宴,声来碧云里。
日暮天四垂,黯澹如秋水。

白话文翻译:

烟雾缭绕的屋顶上叠加着琉璃瓦,危楼高耸半空而立。
歌声和钟声在高高的宴会上回响,声波传入碧蓝的云间。
傍晚时分,天空四周显得低沉暗淡,如同秋天的河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烟瓦: 形容屋顶的瓦片在烟雾中显得模糊,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琉璃: 一种透明的装饰材料,多用于建筑装饰,象征华丽。
  • 危楼: 高耸不稳的楼房,暗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歌钟: 这里指的是宴会上奏乐的声音,表现热闹的气氛。
  • 碧云: 碧色的云,象征美好的天际。
  • 日暮: 黄昏时分,暗示时间的流逝。
  • 黯澹: 形容颜色暗淡,缺乏光亮。
  • 秋水: 秋天的水面,常常显得平静而清冷。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歌钟奉高宴”常见于古代宴饮场合,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方式和雅致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宋代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著称,其诗作多反映历史感慨和人生哲理。司马光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碧楼》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中描绘的场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表现出对繁华宴会的向往与对日暮时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及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高耸的楼阁、宴会的热闹与黄昏的宁静,展现了繁华与孤寂的对比。开头“烟瓦叠琉璃”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华丽的意境,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紧接着“歌钟奉高宴”,诗人通过音乐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美好的生活场景,显露出人间的欢愉。然而,随着“日暮天四垂”的出现,诗人将目光转向时间的流逝,突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黯澹如秋水”则把这种忧伤推向极致,秋水通常给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感受,仿佛是对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高楼宴会的赞美,也有对日暮时分的淡淡哀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瓦叠琉璃: 通过“烟”与“琉璃”的对比,显示出建筑的华美与朦胧。
  • 危楼半空倚: 形容楼阁高耸,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暗示生命的脆弱。
  • 歌钟奉高宴: 描绘宴会的热闹场景,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享受。
  • 声来碧云里: 音乐声传入天空,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
  • 日暮天四垂: 黄昏的景象,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无常。
  • 黯澹如秋水: 以秋水比拟心境,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黯澹如秋水”通过比喻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高楼宴会与日暮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瓦: 象征朦胧的美。
  • 碧楼: 代表高雅与繁华。
  • 歌钟: 象征欢愉与热闹。
  • 秋水: 代表宁静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烟瓦叠琉璃”中的“琉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装饰材料
    B. 一种食物
    C. 一种植物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日暮”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昼夜交替
    B. 人生的无常
    C. 美好的时光
    答案:B

  3. “黯澹如秋水”中的“秋水”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兴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在意境上更加沉静,前者强调壮丽的景色和豪情,后者则更关注于内心的感受与对时间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司马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