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昭远兄归陕》

时间: 2025-01-19 21:59:24

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

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

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

此行殊捧檄,辕下五骅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昭远兄归陕
司马光〔宋代〕

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
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
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
此行殊捧檄,辕下五骅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昭远兄归乡的感慨。诗中提到亲友的白发,说明岁月已逝,帝城中难以留恋。倚门而望,期待着他的归来,但并不指望荣华富贵。夜深人静时,常常梦回故乡,对红尘的生活感到厌倦。这次旅程,显然是怀揣着特殊使命,正如驾驭着五匹骏马在前行。


注释:

  • 种种:形容很多。
  • 亲头白:指亲人的白发,暗示年华已逝。
  • 帝城:指京城,即当时的都城,象征权力和繁华。
  • 倚门应有望:倚靠在门口,期待亲友的归来。
  • 列鼎:指盛筵,象征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 清夜:指宁静的夜晚。
  • 归梦:归乡的梦,反映思乡之情。
  • 红尘:指世俗的生活。
  • 捧檄:捧着诏书,表明此次出行的重要性。
  • 辕下五骅骝:形容驾车出游,骏马象征尊贵和快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倡导儒学,主张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通过描绘亲人的苍老,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让人感到生活的沉重与无奈。随后的“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则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尽管身在繁华的帝都,但内心却不求荣华富贵。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物质世界的厌倦,表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中,诗人夜晚常常梦回故乡,体现了他对故土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此行殊捧檄,辕下五骅骝”则突显出他出行的使命感,骏马象征着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动力。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种种亲头白”:描绘亲人头发花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衰老。
  2. “帝城难少留”:尽管身处繁华的帝都,但内心却难以留恋。
  3. “倚门应有望”:在门口期盼亲友归来,体现出强烈的思念。
  4. “列鼎本无求”:表明对于宴饮和物质享受的无欲无求。
  5. “清夜多归梦”:夜晚常有归乡之梦,抒发思乡之情。
  6. “红尘厌久游”:对世俗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回归宁静。
  7. “此行殊捧檄”:这次出行是怀着特别的使命。
  8. “辕下五骅骝”:形象地描绘出骏马的气势,象征尊贵与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倚门应有望”与“列鼎本无求”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红尘”比喻世俗,深入揭示了世态人心的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亲情、乡愁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老去与时间的流逝。
  • 帝城:象征繁华与权力。
  • 倚门:体现对归来的期待。
  • 红尘:象征尘世的纷扰与复杂。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深刻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人对时间、友情、故乡的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种种亲头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平静

  2. “清夜多归梦”中的“归梦”指的是什么? A. 梦想
    B. 思乡
    C. 旅行

  3. 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求
    C. 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出不同的视角与情感。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浓厚眷恋,情感更为直接,比较之下,司马光的诗更显内敛与悠远。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司马光传》
  • 《宋代文学研究》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