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初夏》

时间: 2025-01-04 07:09:59

诘曲穿桑径,讴哑响竹门。

疏泉灌藜苋,倚杖牧鸡豚。

江步横新舸,茅檐弄幼孙。

太平端有象,谁与画吾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初夏
作者:陆游
诘曲穿桑径,讴哑响竹门。
疏泉灌藜苋,倚杖牧鸡豚。
江步横新舸,茅檐弄幼孙。
太平端有象,谁与画吾村?

白话文翻译:

在弯曲的桑树小径上行走,竹门后传来鸟儿的啼鸣。
稀疏的泉水滋润着藜和苋,依靠着拐杖在田间放养鸡和猪。
在江边漫步,看到新船横在水面,茅草屋檐下和小孙子玩耍。
太平的日子本就有这样的景象,谁来为我的村庄描绘这幅画呢?

注释:

  • 诘曲:指小路弯曲、曲折。
  • 讴哑:形容鸟鸣声清脆悦耳。
  • 疏泉:清澈的泉水,稀疏而细腻。
  • 藜苋:指一种野菜,常用于食用。
  • 倚杖:依靠着拐杖,指年长者。
  • 牧鸡豚:放养鸡和猪。
  • 江步:在江边散步。
  • 新舸:新造的船只。
  • 茅檐:茅草屋的檐角。
  • 幼孙:指年幼的孙子。
  • 太平:安定、平和的状态。
  • :象征、预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常常反映个人的生活经历与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初夏,描绘了作者在乡村幽居的恬静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正处于南宋时期,国家虽处于动荡,但作者通过描写宁静的村庄生活,寻找心灵的慰藉,并寄托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幽居初夏》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生活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首句“诘曲穿桑径”描绘了小路的曲折,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讴哑响竹门”则通过鸟鸣声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生动的乡村气息。接下来的“疏泉灌藜苋”,不仅描绘了泉水灌溉植物的画面,也暗示了大自然的润泽与生命的勃勃生机。诗人在田间倚杖放牧,体现了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传达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随后的“江步横新舸,茅檐弄幼孙”,更是将生活的宁静与安详表现得淋漓尽致。新船在江面上横卧,茅草屋檐下的孩子们嬉戏,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图景。最后两句“太平端有象,谁与画吾村?”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渴求。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诘曲穿桑径:描绘小路的曲折,给人一种亲近自然、悠然自得的感觉。
  2. 讴哑响竹门:鸟儿在竹门后欢快鸣叫,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环境。
  3. 疏泉灌藜苋:泉水流淌滋润着田间的野菜,展现生机。
  4. 倚杖牧鸡豚:用拐杖支撑,悠闲地在田间放养家禽,表现出诗人的自在与从容。
  5. 江步横新舸:在江边散步,看到新造的船,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6. 茅檐弄幼孙:屋檐下的孩子们玩耍,表现出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7. 太平端有象:太平的日子本身就有这样的美好景象。
  8. 谁与画吾村: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内心的宁静。
  • 拟人:鸟鸣声被赋予生动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江步横新舸,茅檐弄幼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渴望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净土,寄托了对太平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径:象征自然与生命,体现了乡村的淳朴。
  • 竹门:代表朴素的家居生活,隐含着安宁。
  • 疏泉:象征清新与生命的源泉,传达自然的恩赐。
  • 鸡豚:代表家庭的富足与和谐。
  • 新舸: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幽居初夏》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疏泉”是指什么?
    A) 清澈的河流
    B) 稀疏的泉水
    C) 大海的波涛
    D) 雨水的滋润

  3. 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名利
    B) 太平生活
    C) 远方的旅行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 C) 陆游
  2. B) 稀疏的泉水
  3. B) 太平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描写春天的景象,展现田园生活。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幽居初夏》与王维的《鹿柴》有相似的田园风格,均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和谐相处。但陆游的作品更强调对太平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