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时间: 2025-01-04 07:30:39

病起清臞不自持,纱巾一幅倚筇枝。

水沉香冷红蕉晚,恰似道山群玉时。

意思解释

杂咏

原文展示:

病起清臞不自持,
纱巾一幅倚筇枝。
水沉香冷红蕉晚,
恰似道山群玉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因病而显得清瘦无力的情形,头上只围着一幅薄纱巾,靠在手杖上。傍晚时分,水边的香气冷冷的,红色的蕉叶在晚风中摇曳,正如那道山上的群玉般美丽。

注释:

  • 病起:生病后起床。
  • 清臞:形容身体瘦弱、清瘦。
  • 纱巾:用薄纱制成的头巾。
  • 筇枝:手杖,通常指用竹子或其他材料制成的。
  • 水沉香冷:形容水边的香气清冷。
  • 红蕉:指红色的蕉叶。
  • 恰似:正如,恰好像。
  • 道山群玉:指道教山上的美玉,象征着高洁、优雅。

典故解析:

“道山”可指道教名山,代表着高雅和清净的境界。诗中提到的“群玉”,象征着玉石的美丽和纯净,暗示道教的哲理与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常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创作主题。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语言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杂咏》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身体虚弱之际,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的珍惜。诗中融合了个人的病痛与自然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反思。

诗歌鉴赏:

《杂咏》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的诗作。开篇的“病起清臞不自持”直接展现了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与清瘦,既是对自身境况的真实写照,也引发读者对生命脆弱的思考。接下来的“纱巾一幅倚筇枝”,则通过简单的物象描绘,表现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无助,纱巾和手杖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而又孤寂的气息。

“水沉香冷红蕉晚”一句,转向了自然景色的描写,水、香、蕉的组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晚景图。这里的“沉香”与“冷”形成对比,既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又暗示了晚秋的寒意,恰如诗人此时的心情。

最后一句“恰似道山群玉时”,则将个人的感受与壮丽的自然景色相联系,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起清臞不自持:因病起床,身体虚弱得无法自持。
  • 纱巾一幅倚筇枝:头上围着薄纱巾,靠在手杖上,显得无力。
  • 水沉香冷红蕉晚:傍晚时分,水边的香气冷冷的,红蕉随风摇曳。
  • 恰似道山群玉时:如同道山上的群玉般的美丽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景与道山的美丽相比较,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形象描绘: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情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因病而感到的脆弱与无奈,同时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臞:象征身体的虚弱与生命的脆弱。
  • 纱巾:代表着一种生活的简朴与清雅。
  • 筇枝:象征着支撑与依靠。
  • 水沉香冷:传达自然的静谧与深邃。
  • 红蕉: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病起清臞不自持”中的“清臞”是什么意思? A. 身体强壮
    B. 身体清瘦
    C. 身体健康

  2. 诗中“水沉香冷”描述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3. “恰似道山群玉时”中提到的“道山”指的是什么? A. 道教名山
    B. 一种植物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杂咏》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感受的表达,而苏轼则注重哲理的思考。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