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春 张耒 〔宋代〕 水乡清泠落梅风,正月雪消春信通。昨夜园林新得雨,杏梢争放晓来红。
白话文翻译: 在清冷的水乡,梅花随风飘落,正月里雪开始融化,春天的气息渐渐传来。昨夜园林中迎来了新雨,杏树的枝梢争相绽放,今早呈现出一片红艳。
注释:
- 水乡:指水边的乡村或地区。
- 清泠:清凉、冷清。
- 落梅风:梅花随风飘落的景象。
- 春信:春天的气息或征兆。
- 杏梢:杏树的枝梢。
- 争放:争相绽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新春时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新春的景象,通过“水乡清泠落梅风”和“正月雪消春信通”两句,传达了冬去春来的气息。后两句“昨夜园林新得雨,杏梢争放晓来红”则生动地描绘了春雨后的杏花盛开,色彩鲜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诗词解析:
- 首句“水乡清泠落梅风”,通过“清泠”和“落梅风”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清冷景象,梅花随风飘落,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 次句“正月雪消春信通”,“雪消”和“春信通”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传递,雪的融化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 第三句“昨夜园林新得雨”,“新得雨”意味着春雨的到来,为春天的生长提供了滋润。
- 末句“杏梢争放晓来红”,“争放”和“晓来红”生动地描绘了杏花在春雨后的盛开,色彩鲜艳,充满了春天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拟人:“杏梢争放”中的“争放”赋予了杏花以人的行为,形象地表达了杏花竞相绽放的景象。
- 色彩描绘:“晓来红”通过色彩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生机和活力。
意象分析:
- 水乡: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 落梅风: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
- 雪消:象征着冬天的离去。
- 春信: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新得雨:象征着春天的滋润和生长。
- 杏梢争放: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杏梢争放晓来红”中的“争放”是什么意思? A. 争相绽放 B. 争相凋谢 C. 争相生长 D. 争相飘落
- 诗中“正月雪消春信通”表达了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开始 C. 夏天的到来 D. 秋天的离去
- 诗中“水乡清泠落梅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热闹 B. 冬天的冷清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耒的其他诗作,如《秋夕》、《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张耒的诗则更多展现了个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