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写铁骨红一枝,并题》
时间: 2025-01-06 13:1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写铁骨红一枝,并题
作者: 汪东 〔清代〕
踏遍孤山山下路,归来忽梦湘妃。
试拈丹笔扫横枝。
直须红透骨,莫作淡胭脂。
一自东风催冻解,繁花照映清池。
林逋旧句罢重题。
深心如有托,吟借比红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孤山的情景,归来时竟梦见了湘妃。想用朱笔描绘那横生的花枝,要求它的红色要鲜艳透彻,不要太过淡雅。自从东风吹来,冰雪融化,繁花在清澈的池水中映照。借用林逋的旧句重写这首诗,表达我内心的情感,似乎有一种托付,吟咏时想与红色的花朵相比。
注释:
- 孤山:指的是孤山,位于杭州西湖边,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湘妃:源于《楚辞》,湘妃是指屈原的爱妾,象征离愁别绪。
- 丹笔:指的是红色的毛笔,用于描绘花草。
- 直须红透骨:强调花的颜色要鲜艳、浓烈。
- 东风:春风,象征着万物复苏的季节。
- 林逋:指的是北宋诗人林逋,以其“白头吟”而闻名,作品多表达孤独和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作见长,风格多变,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作者游历孤山,受自然景物的启发,结合个人情感创作而成,反映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描绘孤山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盼。诗中“踏遍孤山山下路”一句,既是游历的写照,也暗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接着梦见湘妃,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试图用“丹笔”描绘鲜艳的花枝,体现出他对鲜活生命的向往,特别强调“直须红透骨”,表现出对真情实感的追求,拒绝平淡无奇的情感表达。
“东风催冻解”则标志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后半部分提到林逋的旧句,显示了诗人与古人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情感的寄托。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传递出一种清新、自然、又富有哲理的意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踏遍孤山山下路:描绘了游历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探索。
- 归来忽梦湘妃:梦境中的湘妃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怀念。
- 试拈丹笔扫横枝:表现出诗人对描绘美好事物的渴望。
- 直须红透骨,莫作淡胭脂:强调追求真情实感,不愿意接受平淡的情感。
- 一自东风催冻解:春风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繁花照映清池:描绘春日繁华的美景,映衬出诗人的心情。
- 林逋旧句罢重题:引用古诗,体现出诗人与古人的情感共鸣。
- 深心如有托,吟借比红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透骨”比喻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 拟人:春风如同人一样催促万物复苏,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使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情感真实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意象分析:
- 孤山:象征着孤独与探寻,体现了诗人的游历与思考。
- 湘妃:代表着美好而又遥远的情感,寄托了诗人的思念。
- 丹笔:象征着创作的热情与对美的追求。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新生,带来温暖和生机。
- 繁花:象征着生命的旺盛与美好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临江仙》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林逋
- B. 汪东
- C. 杜甫
-
诗中“直须红透骨”是什么意思?
- A. 花朵的颜色要淡
- B. 花朵的颜色要鲜艳
- C. 花朵不重要
-
“东风催冻解”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欣喜。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与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了解汪东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鉴赏》 - 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